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摘要

探讨不同轮作模式下作物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可为多元化轮作模式下水稻提质丰产增效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本研究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材,通过大叶芥菜-水稻、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大叶芥菜、油菜、小麦3种前茬作物秸秆还田与不同氮肥运筹(常规施纯氮量为150 kg·hm-2,4︰4︰2和3︰3︰4两种基肥︰蘖肥︰穗肥比例运筹,及根据前茬作物收获后土壤地力水平和斯坦福方程计算施氮量和基肥:蘖肥:穗肥为3︰3︰4的氮肥运筹)处理,研究前茬作物秸秆还田与氮肥优化配施对杂交籼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并探讨多元化轮作模式下杂交籼稻提质丰产的调控途径.结果表明,3种轮作模式下作物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产量和米质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影响,且两因素对产量、垩白粒率、籽粒蛋白质含量等指标均存在极显著的互作效应.大叶芥菜秸秆(G)分别较油菜秸秆(R)和小麦秸秆(W)还田处理增产1.1%~7.8%、10.5%~19.8%,且大叶芥菜-水稻模式相对其他轮作模式能进一步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粒率和改善食味品质.3种轮作模式下水稻季施氮处理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且均以N2处理(施氮量150 kg·hm-2,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为3︰3︰4)产量最高,在此基础上3种轮作模式相对于N2处理分别减少氮肥用量16.7%(N-G处理)、30.0%(N-R处理)和16.7%(N-W处理),产量分别减少2.6%、1.7%和5.8%,其中大叶芥菜-水稻、油菜-水稻轮作模式下水稻减产不显著,且可以显著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食味品质,达到提质稳产节氮的效果.综合产量及稻米品质表现,大叶芥菜-水稻轮作模式下,适当减少氮肥施用量至125 kg·hm-2,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为3︰3︰4,为本试验最优组合;油菜-水稻和小麦-水稻轮作模式下,氮肥施用量分别为105 kg·hm-2和150 kg·hm-2,氮肥运筹基肥︰蘖肥︰穗肥为3︰3︰4为宜.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20年第10期|1581-1590|共10页
  • 作者单位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成都 610072;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作物生理生态及栽培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温江 61113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轮作制;
  •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轮作模式;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产量; 米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