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入选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和急诊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以及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治疗的ECMO联合急诊PCI治疗的AMI后心脏骤停的患者27例,其中存活者12例(存活组)、死亡组15例(死亡组),收集两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比较,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27例患者均在ECMO装置辅助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行紧急PCI,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达100%(27/27),存活率44.4%(12/27)。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体重、心肌梗死部位、既往史、吸烟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传统心肺复苏时间、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心脏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病变血管支数、罪犯血管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存活组罪犯血管以右冠状动脉比例为最高,死亡组以左前降支比例为最高。应用ECMO 24、48 h后存活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高于死亡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病变血管支数、心肺复苏时间、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ECMO复苏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与患者死亡密切相关,其中左前降支梗死、病变血管支数多、心肺复苏时间长、发生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长的患者死亡风险高(分别为OR=1.316,95%CI 1.217~5.792,P=0.002;OR=1.238,95%CI 1.107~4.961,P=0.000;OR=1.712,95%CI 1.136~3.973,P=0.001;OR=1.629,95%CI 1.132~4.521,P=0.000),而ECMO复苏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高,则患者死亡风险低(OR=0.672,95%CI 0.326~0.693,P=0.001)。结论ECMO联合急诊PCI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且安全性较高,而左前降支梗死、病变血管支数多、心肺复苏时间长、心脏骤停至ECMO置入时间长可能增加患者死亡风险,而ECMO复苏后48 h的平均动脉压高则可能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