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 >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伴或不伴椎体滑脱临床治疗效果回顾

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伴或不伴椎体滑脱临床治疗效果回顾

         

摘要

目的比较单开门颈椎椎板成形术对伴或不伴椎体滑脱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的57例CSM患者,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47~79岁,平均62.6岁。将所有患者分为无椎体滑脱组(A组)和伴有椎体滑脱组(B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比伴有椎体滑脱组(B组)的术前与术后2年的椎体滑脱距离和颈椎不稳定滑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4.1年,平均(3.6±1.5)年。B组平均年龄(66.7岁)显著高于A组(58.5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患者JOA评分从术前(9.8±2.4)分增至术后2年(12.4±2.2)分,B组患者JOA评分从术前(8.3±2.3)分增至术后2年(12.3±2.1)分,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评分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改善率(51.5%vs.4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0);A组VAS评分术后2年为(1.9±1.1)分,与术前(4.8±1.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VAS评分术后2年为(1.9±1.0)分,与术前(4.9±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滑脱的平均距离为(3.5±1.1)mm,术后2年为(3.2±1.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0);颈椎不稳定滑脱度由术前的(1.2±0.8)mm降至术后(0.7±0.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退行性椎体滑脱症(cervical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CDS)常见于CSM,尤其在老年人。在治疗方面,椎板成形术可以实现对伴或不伴颈椎椎体滑脱症的CSM患者产生相仿的治疗效果,是治疗CSM伴CDS的有效方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