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代谢组学测定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判定作用

代谢组学测定对急性百草枯中毒大鼠的判定作用

摘要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筛选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血浆中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8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Q中毒组(灌胃PQ溶液100mg/kg)及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每组4只。于灌胃后2、24、48h观察大鼠一般情况;收集大鼠眼眶血,采用GC—MS方法检测血浆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并进行代谢轮廓及随机森林分析,筛选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结果①PQ中毒组大鼠染毒后逐渐出现少动、呼吸急促、腹部抽动等中毒症状;对照组大鼠则生命体征平稳。②利用GC—MS技术分析大鼠血浆中代谢物后,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式分析(PLS—DA)模型图,得出PQ中毒组各时间点大鼠血浆代谢分布较分散,而对照组分布比较密集,说明两组大鼠体内产生的代谢模式不同;而且PQ中毒组大鼠灌胃2h起代谢轨迹即较对照组明显偏移,至48h其轨迹与对照组接近,表明大鼠在中毒早期血浆代谢产物已发生了明显差异。采用随机森林方法筛选出5种权重较大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分别为丝氨酸、L-天冬酰胺、棕榈酸、硬脂酸、花生四烯酸,其保留时间分别为15.259、24.345、33.334、37.695、40.254min。PQ中毒组丝氨酸、L-天冬酰胺、花生四烯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分别于48h、48h、24h达峰值(40.88±5.38比28.85±2.32、6.61±1.31比0.76±0.65、14.21±4.28比4.42±1.19,均P〈0.01);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则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均于48h达谷值(39.09±10.23比83.99±20.49、44.03±3.60比140.76±73.91,P〈0.05和P〈0.01),提示这些代谢物的改变与PQ毒性有关,说明PQ会干扰大鼠体内的能量代谢及脂质代谢。结论代谢组学分析筛选出PQ中毒大鼠血浆丝氨酸、L-天冬酰胺、花生四烯酸含量显著升高,棕榈酸和硬脂酸的含量显著降低;用5种代谢物的改变结合动物的一般表现,可以初步判断大鼠是否为急件PO中毒。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