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儿童小肠套叠与回结套叠的超声鉴别诊断

儿童小肠套叠与回结套叠的超声鉴别诊断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小肠套叠与回结套叠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其意义,了解小肠套叠在儿童肠套叠中的占比.方法:回顾2011年9月至12月同一超声医生诊断的51例肠套叠,其中37例因外径<3.0cm和/或位于脐周、腹左侧诊断为小肠套叠;14例因起于腹右侧,外径大于或接近3.0cm诊断为回结套叠,比较分析两组的超声特征和转归.结果:72.5% (37/51)的肠套叠为小肠套叠.小肠套叠组:17男,20女,年龄7月14天~9岁,中位数2岁,>2岁17例.37例共见48个肠套叠:初检32例为单发,4例各见2个、1例见4个多发肠套叠;2例1次复发、1例2次复发单个肠套叠.47个套叠外径1.2cm ~ 2.5cm,平均(1.8±0.3)cm.回结套叠组:10男,4女,年龄3月15天~3岁,中位数1.5岁,>2岁2例.14例均为单发.所有回结套叠均可见于右肋下切面肝肾间且与两者相贴,所有小肠套叠则否;14个单发回结套叠外径2.9 ~ 4.3cm,平均(3.5±0.3)Cm,35个单发小肠套叠外径1.4 ~ 2.5cm,平均(1.8±0.3)cm,两者上述位置与外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35例46个小肠套叠在初检或后续间隔为30~60min的反复监测中于293min内自动复位,其中1个瞬间消失不及测量;2例单发小肠套叠空气灌肠,结果为正常阴性.14例回结套叠空气灌肠均成功复位.结论:小肠套叠在儿童并不少见,本组其在肠套叠中的占比与成人相似.超声可通过其与回结套叠位置和外径大小的不同鉴别两者.因本组外径< 2.5cm的小肠套叠多能自动复位,所以对这类患儿似可保守超声监测至确认其套叠复位..

著录项

  • 来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2019年第3期|289-293|共5页
  • 作者

    吴伟; 石静; 杜隽; 钟玉敏;

  •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影像诊断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影像诊断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影像诊断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影像诊断中心;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核磁共振成像;
  • 关键词

    肠套叠; 超声; 儿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