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中国美学》 >“十七年”时期北京群众文艺创作的审美倾向

“十七年”时期北京群众文艺创作的审美倾向

         

摘要

“十七年”时期(1949~1966年)北京的文艺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效,广大业余群众在中央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创作活动,各行各业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创作人才。不同于专业化的创作机构,这一时期北京群众文艺创作在形式上呈现明显的口语化、通俗化、幽默化的审美倾向。群众文艺作品主要围绕作者的个人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创作,带有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北京市大中学生文艺创作观摩演出会歌曲材料》为代表的音乐创作,采用昂扬、激荡的旋律,歌颂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美好生活。作为民间曲艺代表的快板作品创作,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广泛发展。它通过韵律式的讲述方式,反映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伴随着工人文化的开展,北京工人诗歌创作在这一时期如火如荼地进行。这些诗歌透过想象、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出劳动过程中的美好时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