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艺术科技 >解构毕赣电影的导演风格--以电影《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

解构毕赣电影的导演风格--以电影《路边野餐》和《地球最后的夜晚》为例

     

摘要

毕赣是当今中国重要“新力量”的导演,2017年凭借处女作长片《路边野餐》使艺术电影在中国电影市场得到关注。毕赣试图将“塔式”风格融入自己的电影,使其成为影片驶向诗性的一叶扁舟。他在重复也在延续塔可夫斯基的对“电影最珍贵潜能的思考”,并建构了自己的电影景观。他的电影涉及对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的把控,以及对时间与空间的掌握。毕赣将自己的家乡贵州凯里作为真实的地域影像抒写,加上深层次的镜头表达,将一个平凡的人用电影的形式呈现出不平凡的一面。在毕赣的影片中,从灯光色彩到人物重塑再到意象的构建,都对超现实主义进行了深化。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始,长镜头理论就成了电影拍摄的基础。长镜头代表着真实,梦境则代表着构建虚幻,“关闭的窗户和门是现实与梦、神秘与未知领域之间的连接点”,大量梦境的塑造为非真实空间的形成提供了可能。毕赣的影像使真实和虚幻不断叠加又不断打破界限,通过梦境弥合现实的创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反逻辑结构也为他的电影蒙上了超现实主义的面纱。在当下大学生电影制作中,“赣化”成为一种电影拍摄趋势。毕赣的诗意电影风格达到了一个形散而神聚的效果,他用仅有的两部电影展现出自己独特的影像风格。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毕赣电影的导演风格。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