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美术观察》 >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  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

一种特殊的中西绘画交流形式  关乔昌与钱纳利的艺术竞争

         

摘要

如果说19世纪初西方绘画东渐中国,已有著名的肖像画原作随商旅传入中国通商港埠广州,那么到了20年代中期(1825年)则发生了质的变化,那就是英国著名肖像画家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1774-1854)1825年从印度移居中国澳门(Macao),鬻画为生,终老于澳门,前后达27年之久.他的到来给清代中西绘画的交流,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但珠江通商港埠的肖像画风因此丕变,而且在钱氏的薰陶下,新一代中国西洋画家也迅速成长起来,其中最著名的画家是关乔昌.他既是钱纳利的高足,后来又是其师艺术上的竞争对手.清代珠江口岸中西绘画的交流或者说西方绘画随中西通商贸易渠道东渐中国,在他们两人之间的艺术市场竞争对抗下有声有色,这种竞争,分明是中西绘画交流的"无形之镜".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