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肿瘤药学 》 >乳腺癌脏腑经络诊断在MRI、纹理分析中的应用探析以及ADC对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

乳腺癌脏腑经络诊断在MRI、纹理分析中的应用探析以及ADC对于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

             

摘要

目的 研究乳腺癌脏腑经络诊断在MRI及纹理分析中的应用,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评价,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与乳腺癌脏腑经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乳腺恶性病变患者404例,行MRI检查,并采用O.K.软件进行图像参数处理.选取其中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比较ADC,评价新辅助化疗的疗效.结果 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及足阳明胃经经络分组中,乳腺癌病变的肿块大小、强化形态、类型以及灌注参数等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三条经络病变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显著差异(P=0.011);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病变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5.3%,21.1%,40.0%.两两分析比较显示,脾经与肾经,肾经与胃经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差异(P=0.012,0.003),脾经与胃经淋巴结转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6).乳腺MRI纹理参数分析显显示三组经络分组Cluster Shade与Cluster Prominence具有显著差异,脾经及胃经病变Cluster Shade参数值相对较高,胃经病变Cluster Prominence参数值较高.化疗有效组患者化疗后肿瘤组织的ADC值增高,化疗前与化疗后各疗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化疗无效组患者化疗后ADC值略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有效组患者化疗前及化疗第2、4周期的正常乳腺组织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脾经、胃经的淋巴结转移率相对较高,腋窝淋巴结状态是乳腺癌患者评估预后效果的重要指标,发生于脾经、胃经的病变可能较肾经预后差,治疗前ADC值不能预测疗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