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安徽医学 》 >肝豆状核变性肾脏损害研究进展

肝豆状核变性肾脏损害研究进展

             

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又称Wilson病(Wilson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异常蓄积的部位不同,本病可出现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其中最常见损害的部位为肝脏及大脑基底核区,肾脏、角膜、骨关节、皮肤及内分泌系统也常受累.有文献报道[1]HLD患者约25%伴有肾损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部分患者是以血尿、蛋白尿、水肿等肾损害为首发症状,临床表现类似急、慢性肾炎,极易引起误诊[2].为了解HLD肾脏损害的临床特点,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治疗的目的,本文就其肾脏损害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