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针刺研究》 >电针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流变和肝脏微循环的影响

电针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流变和肝脏微循环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cA L I)小鼠血液流变学和肝脏微循环的影响,探讨电针调节cA L I小鼠肝脏功能的微循环机制.方法:将4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穴位组和电针非穴组,每组10只.胃内灌注50% 乙醇(15 mL/kg,2次/d,每次间隔8 h)28 d建立小鼠cALI模型.电针穴位组给予双侧"肝俞""足三里"电针干预,电针非穴组给予双侧"肝俞"旁开1 cm处、"足三里"旁开5 m m处电针干预,均20 min/次,1次/d,共14 d.用激光散斑血流成像仪观察各组小鼠的肝脏血流灌注情况;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血清学指标的变化;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显著下降(P<0.05);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下降(P<0.05);血清ALT、GGT水平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炎性细胞浸润和局灶性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穴位组小鼠肝脏表面血流灌注量显著升高(P<0.05);低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水平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GGT水平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中有少量肝细胞脂肪变性,局灶性坏死减少.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非穴位组的血浆粘度、血沉水平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升高(P<0.05).电针穴位组的血沉水平和红细胞变形指数显著低于电针非穴组(P<0.05).结论:电针"肝俞""足三里"对cALI小鼠血液流变性障碍、肝脏微循环以及肝损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