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草业学报》 >刈割后追肥对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刈割后追肥对建植当年紫花苜蓿生长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摘要

施肥是苜蓿生产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但苜蓿刈割后的追肥效应以及最佳追肥管理方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追肥时间和不同氮、磷追施配比对苜蓿刈割后再生长的影响。以建植当年陇东苜蓿为试验材料,设置两个追肥时间(刈割当日和刈割后7 d,分别表示为T_(0)和T_(1))、3个氮肥水平(0、25和50 kg·hm^(-2) N,分别表示为N_(0)、N_(25)和N_(50))和3个磷肥水平(0、30、60 kg·hm^(-2) P_(2)O_(5),分别表示为P_(0)、P_(30)和P_(60)),并设3个重复,共54个小区。研究发现:1)建植当年苜蓿刈割后追肥促进了后茬苜蓿的生长,其中刈割后立即施用少量磷肥(T_(0)N_(0)P_(30))处理下株高最高,比对照(T_(0)N_(0)P_(0))增加了20.53%。刈割后追肥提高了苜蓿的叶茎比,在T1时进行高氮低磷配施(N_(50)P_(0)和N_(50)P_(30))中最为明显。2)第2茬苜蓿产量在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3)氮磷肥配比追施对单位体积土壤中后茬苜蓿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生物量影响显著(P<0.05)。最大根长密度(2.66 mm·cm^(-3))和根表面积密度(7.75 mm^(2)·cm^(-3))出现在无肥(N_(0)P_(0))、T_(0)N_(25)P_(30)处理中,根体积密度在T_(1)N_(25)P_(30)条件下最大。不同处理的根系生物量差异较大,但均高于不施肥处理(N_(0)P_(0))。综上所述,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区,刈割后追施氮、磷肥促进了建植当年苜蓿的再生。在当地的生产实践中,建议在苜蓿刈割后立即追施少量磷肥(30 kg·hm^(-2) P_(2)O_(5))或每公顷配合追施50 kg N和60 kg P_(2)O_(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