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生态学报 >15000年以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发育及其碳动态

15000年以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发育及其碳动态

     

摘要

高海拔泥炭地是维护高原气候环境稳定的重要生态系统,由于其兼具高海拔和高寒的特点,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是中国高海拔泥炭地集中分布区,碳储量丰富,由于方法学差异及数据缺乏,其碳储量估算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对长时间尺度碳通量的模拟研究还较为匮乏.因此,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为研究对象,基于若尔盖高原泥炭地每千年的面积变化和碳累积速率重新评估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储量,并利用泥炭分解模型和碳通量重建模型探讨了15000年以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通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约从15000年开始发育,发育高峰期在12000-10000年和7000-5000年,泥炭累积速率范围为0.22-1.31 mm/a,平均值为0.56 mm/a;碳累积速率范围为13.4-77.2 g C m-2 a-1,平均碳累积速率为33.5 g C m-2 a-1,3000年至今碳累积速率最高,7000-6000年是碳累积速率次峰值时期;15000年以来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储存量达1.4 Pg(1 Pg=1015 g),碳累积输入和碳累积释放分别为5.6 Pg和4.2 Pg;净碳平衡平均值为0.087 Tg(1 Tg=1012g) C/a,峰值出现在11000-10000年为0.295 Pg;在6000-2000年若尔盖泥炭地出现微弱碳源,最大值出现在5000-4000年,约为-0.034 Pg,净碳平衡在15000-11000年和4000年至今呈现上升趋势,而10000-4000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总体而言,若尔盖高原泥炭地碳储量丰富,是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碳库和碳汇,本研究将为我国高海拔泥炭地碳库保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2018年第18期|6493-6501|共9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山地生态恢复与生物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中国科学院若尔盖泥炭地定位研究站,红原624400;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碳储量; 碳累积速率; 碳通量; 泥炭地发育; 季风; 全新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