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生态学报》 >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

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

         

摘要

通过分析2008-2011年5月下旬至7月下旬辽东湾北部近海的大型水母锚流网监测数据并结合8月份的渔业资源拖网调查和渔港访问的数据,探讨辽东湾北部近海沙蜇的动态分布移动规律并着重分析了沙蜇幼水母的生态类型,为渔业资源生产和灾害性预警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6月份,辽东湾北部近海发现大量沙蜇幼水母,并且在双台子河河口近海5 m等深线两侧水域形成密集区,6月上中旬沙蜇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2.8条·网-1·h-1,6月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46条·网-1·h-1,最高渔获密度可达667条·网-1·h-1,出现在双台子河口5 m等深线内;7月份,沙蜇个体增大,逐渐进入成体阶段,调查海区沙蜇渔获数量比6月份大幅度减少,并且渔获密度的中心区向5-10 m等深线内偏深水域移动,7月上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5.1条·网-1,h-1,7月中下旬海区平均渔获密度1.8条·网-1·h-1;8月中旬辽东湾北部近海5 m等深线内沙蜇数量极少,在10-20 m等深线内海域往往出现成体沙蜇的密集区并形成渔汛.沙蜇幼水母生存的海水表层温度为17.7-27.3 ℃,表层盐度为24.3-31.9;渔获密度300条·网-1·h-1以上的沙蜇幼水母密集分布区海水表层温度为20.4-24.4℃,表层盐度为27.1-31.6.辽东湾北部河口区是沙蜇的可能发生地之一,相对于沙蜇成体阶段表现出来的低温高盐的生态属性而言,河口近海相对高温低盐水域往往出现沙蜇幼水母渔获的中心,沙蜇幼水母阶段表现出相对高温低盐的生态特性.沙蜇自幼水母至成体阶段,海区分布密集区自浅水位移至深水.

著录项

  • 来源
    《生态学报》 |2013年第6期|1701-1712|共12页
  • 作者单位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环境预报总站,沈阳110001;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大连116023;

    辽宁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学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3;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分布; 幼水母; 辽东湾; 沙蜇; 温度; 盐度;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