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作物学报》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特性

不同基因型小麦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光合作用特性

         

摘要

小偃54由小麦(Triticum aestivum)和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远缘杂交而成,具光合作用过程中内源循环光合磷酸化活力较高和对逆境有较高抗性等特点.以小偃54与小麦品种京411和8602及其优选杂交后代为试材,在抽穗期和灌浆期测定其光合性能及其在后代中的表现,以期为改善小麦光合性能育种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两个已在生产中有应用价值的优选杂交后代8154和1287的净光合速率稍高于各自的亲本(小偃54与京411和小偃54与8602),说明小麦高产性状的选择常与高光合速率相联系.小偃54与京411交配而得的3个具有不同特性的单粒传优选杂交后代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都与两个亲本相仿,但在灌浆期测得小偃54及其优选杂交后代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均较京411高,其中一个优选杂交后代的ATP含量在抽穗期和灌浆期均为其两个亲本的2倍以上,这可能与其亲本小偃54的循环光合磷酸化活力较高有关.

著录项

  • 来源
    《作物学报》 |2007年第11期|1879-1883|共5页
  •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

    浙江大学园艺系,浙江杭州300029;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200032;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100101;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农作物;
  • 关键词

    小麦; 杂交后代; 光合作用; 三磷酸腺苷(ATP);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