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期刊> 《学术交流 》 >德国文学浪漫派的哲学旨趣--以诺瓦利斯、荷尔德林的作品为例

德国文学浪漫派的哲学旨趣--以诺瓦利斯、荷尔德林的作品为例

             

摘要

康德所言的抽象的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自我",经费希特理性与思辨的加工后,上升为本体论意义的意志.这种将自我、宗教信仰、一种绝对化的精神存在状态作为哲学旨趣的倾向,很快就影响了文学浪漫派的主要旗手.诺瓦利斯对于黑夜和死亡的关注,对于信仰和无限的执著,对于意象"蓝花"的阐释,荷尔德林冷静激情中沉淀的忧郁的"还乡情结"和其对神性的敬畏与渴求,在其思维的逻辑线条背后都有费希特等哲学家对于生、自我、信仰等核心范畴的基本思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获取原文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