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6h】

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细胞癌肝切除术中应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二部分 术中超声在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联合荧光显像技术和术中超声对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应用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肿瘤外科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

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肿瘤的完整切除目前仍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多因容易漏检肿瘤微小病灶或不能完全切除原发肿瘤而导致术后复发率高。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能够使肝细胞癌呈现荧光而逐渐被用于术中肿瘤的显像定位。本研究将探讨ICG近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在肝脏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对临床诊断为HCC预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24例患者,于术前2-3天给予其静脉注射吲哚菁绿(0.5mg/kg),并常规进行术前检查、手术规划及术前准备。开腹暴露并游离肝脏后,手持荧光检测仪器探头,实时可视化显示已知肿瘤病灶,并引导肿瘤完整切除后,对在体剩余肝脏尤其是切缘周围进行探测,将所有疑似病灶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记录病理结果、疑似病灶的数目、大小以及距离肝脏表面的深度。对离体肿瘤标本剖面进行荧光成像,记录肿瘤的最大直径和荧光成像特点,结合常规病理所见进行分析。术后密切随访。
  (2)选取术前行经腹超声及增强CT等检查、且术后病理证实为肝脏恶性肿瘤的48例患者,常规开腹后采用术中超声进行肿瘤定位并发现卫星病灶,统计术中超声对肝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比较术前经腹超声及增强CT与术中超声检查对肝脏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统计因术中超声的新发现而改变手术策略的病例。进行统计学分析。
  (3)选取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预实行肝脏肿瘤切除术的42例患者,术前2-3天给予静脉注射吲哚菁绿(0.5 mg/kg),随机分为A(22例)、B(20例)两组, A组患者实行肝脏肿瘤切除的全过程中荧光成像,实时导航手术,记录切除后的离体标本肿瘤及切缘进行病理结果。B组患者主要采用术中超声定位肿瘤的方法引导切除肿瘤,对在体切缘进行荧光成像和离体切缘进行病理检查,记录结果。对42名患者在体剩余肝脏同时行术中超声和荧光显像技术探测,并完整切除新发现病灶,记录疑似病灶数及病理结果。两组离体肿瘤标本进行切开荧光成像,记录肿瘤大小及其荧光显像方式,距离肝脏表面深度以及病理分型,进行统计分析。术后密切随访。
  结果:
  (1)在肝细胞癌患者肿瘤切除辅助应用荧光显像的研究中,术前发现的24个原发病灶有19个(79.2%)可于肝脏表面被荧光显像系统探测到,病灶距肝脏表面平均深度为0.36cm(0-0.65cm);5个(20.8%)未显影,平均深度为1.52cm(0.9-2.6cm)。在剩余肝脏中检出新的疑似病灶13个,病灶距肝脏表面平均深度0.30cm(0-0.6cm),平均直径0.65cm(0.2cm-1.2cm);病理结果显示有3个(23.1%)为癌,2个(15.4%)异型增生,4个(30.8%)肝硬化结节,2个(15.4%)炎性改变,2个(15.4%)脂肪变性。高分化HCC和少部分中分化HCC(22.2%)呈现肿瘤实质显像,而大部分中分化HCC(77.8%)和低分化HCC则表现为肿瘤周边组织的环状荧光显像。1年随访复发3例,均进行二次手术并配合综合治疗。
  (2)48例患者术中超声共发现69个病灶。其中肝细胞癌32例,胆管细胞癌11例,转移性肝癌5例。病理证实恶性肿瘤病灶56个,肿瘤大小平均3.65cm(0.5cm-7.5cm),其中有9个病灶直径≤1cm,18个直径为1-2cm,29个直径>2cm。统计结果显示,术中超声鉴别肿瘤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比术前经腹超声高(P<0.05),但和CT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对于直径<1cm的肿瘤,术中超声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前CT和术前超声(P<0.05)。因术中超声检查结果而改变术前手术决策的患者有13例(27.1%)。
  (3)荧光成像导航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的A组22例的切缘病例结果均无癌细胞残留。而经术中B超引导手术的B组20例当中,有3例(15%)切缘经病理证实有癌细胞残留。采用荧光显像系统对常规手术B组在体切缘进行补充检测,可检出有癌组织残留的3例,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A、B两组剩余肝脏采用联合荧光显像系统和术中超声共同能够检出新的癌组织或异性增生的病灶10个,其中荧光显像检出8个(深度0-0.7cm),术中超声检出3个(深度0.7-2.7cm)。高分化HCC和少部分中分化HCC呈现肿瘤实质显像,而大部分中分化HCC、低分化HCC及所有ICC则表现为肿瘤周边肝组织的环状荧光显像。1年随访复发4例,肿瘤单发患者复发3例,双发患者复发1例,均进行二次手术并配合综合治疗。
  结论:
  ICG荧光显像技术能够在术中显示原发肿瘤部位,在肿瘤切除手术全过程中,荧光显像系统在实时使肿瘤可视化,切除肿瘤后能够检测切缘是否有癌细胞残留以及探测发现新病灶方面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利于外科医生进行可视化的手术实施。同时联合术中超声技术能够更好地发现较深的肿瘤病灶,进一步提高了遗漏癌灶的检出率。提高了肝脏肿瘤的完整切除率,提升了肝脏肿瘤手术切除的效果,减少复发率,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作者

    刘兵;

  • 作者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

    军医进修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解放军医学院;

  • 授予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军医进修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医学院;
  • 学科 外科学(肝胆外科)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家鸿;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肝肿瘤;手术(外科)疗法;
  •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荧光显像; 吲哚菁绿;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