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欧盟电子废物法律问题研究
【6h】

欧盟电子废物法律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4.1 比较分析法

1.4.2 文献分析法

1.4.3 历史考察法

1.4.4 归纳总结法

第2章 电子废物概述

2.1 电子废物的概念

2.2 电子废物的特点

2.2.1 数量多、增长速度快

2.2.2 环境危害性大

2.2.3 具有可再生价值

2.3 电子废物给我国带来的社会问题

2.3.1 国内电子废物污染严重

2.3.2 电子废物资源浪费严重

2.3.3 国外电子废物越境转移危机

2.4 本章小节

第3章 欧盟电子废物管理法律体系

3.1 欧盟环境法律体系概述

3.2 欧盟电子废物管理法律体系

3.2.1 有关废物的一般立法

3.2.2 有关特定废物的专门立法

3.3 本章小节

第4章 欧盟电子废物管理之法律原则

4.1 欧盟环境法律之基本原则

4.1.1 一体化原则

4.1.2 综合污染防治原则

4.1.3 风险预防原则

4.1.4 污染者付费原则

4.2 欧盟电子废物法律之基本原则

4.2.1 分类收集原则

4.2.2 就近处置原则

4.2.3 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

4.3 本章小节

第5章 欧盟电子废物管理法律制度

5.1 废物分层级管理制度

5.2 生态设计制度

5.3 预付费制度

5.4 审查处理制度

5.5 信息公开制度

5.6 本章小节

第6章 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立法及欧盟电子废物管理法律对我国之启示

6.1 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立法

6.1.1 宪法和法律中的规定

6.1.2 行政法规层次的规定

6.1.3 规章层次的规定

6.2 对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立法之评价

6.2.1 立法观念方面

6.2.2 宏观法律体系角度

6.2.3 微观法律制度角度

6.3 欧盟电子废物管理法律对我国之启示

6.3.1 明确法律的适用范围

6.3.2 确定政府在电子废物管理中的职责

6.3.3 合理配置相关利益方的责任

6.3.4 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子废物回收体系

6.3.5 通过立法明确电子废物回收处理付费责任模式

6.3.6 完善和强化法律责任

6.4 本章小节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电子废物问题的凸显,与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及先进地区的经验,只要电子电器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持续增长,对电子废物加强管理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欧盟凭借先进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在全球确立了环保先驱的形象,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废物管理法律体系,尤其是《废弃电子电器设备指令》、《在电子电器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和《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在世界范围内广受瞩目,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不仅对其成员国电子废物管理提供了系统且全面的法律框架,也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本文首先概述了电子废物的相关问题,电子废物具有危害性与可再利用价值的双重特点决定了必须对其妥善管理,从而达到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目的。欧盟环境法律体现了一体化原则、综合污染防治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和污染者付费原则,具体至废物管理,全面体现了分类收集原则、就近处置原则以及生产者责任延伸原则。在电子废物法律方面,确立了废物分层级管理制度、生态设计制度、预付费制度、处理审查制度以及信息公开制度,这些都是欧盟电子废物有序、有效管理的重要基石。
  然而应当看到,中国与欧盟在社会性质、经济结构、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借鉴经验的同时必须强调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直接套用欧盟模式。基于此,本文在深入研究欧盟电子废物法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我国电子废物管理的法律现状及诸多不足,借鉴欧盟先进合理的经验,并立足中国国情与立法实际,为完善我国电子废物管理法律、更好地维护我国的国际贸易利益,提出自己的管窥之见。
  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对我国或欧盟电子废物有关法律问题的系统研究,还是侧重从某一角度的分析,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给笔者很多启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试图在以下方面有所创新:首先,系统梳理欧盟环境法律体系,重点在对欧盟电子废物相关指令及最新修订版本翻译的基础上对其立法背景、基本原则和主要条款进行述评;其次,结合欧盟经验,重点对我国电子废物管理法律的适用范围、回收处理、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探讨,阐述个人一些新想法,试图为完善中国电子废物管理法律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