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襄阳市游憩型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给—流动—需求评估
【6h】

襄阳市游憩型绿地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给—流动—需求评估

 

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评估研究

1.2.2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流模拟研究

1.2.3 基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城市绿地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潜在供给能力评估

1.3.2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流动模拟与实际供给能力评估

1.3.3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评估

1.3.4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空间匹配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获取

2.1 研究区概况

2.2 研究对象选取

2.3 数据获取与处理

2.3.1 游憩型绿地数据

2.3.2 社交媒体评论数据

2.3.3 实地调研数据

2.3.4 其他数据

3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潜在供给评估

3.1 指标体系构建

3.1.1 构建原则

3.1.2 文化服务类型

3.1.3 指标选取及体系构建

3.2 文化服务潜在供给评估

3.2.1 各类文化服务潜在供给

3.2.2 总体文化服务潜在供给

3.3 本章小结

4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流与实际供给

4.1 文化服务流模拟

4.1.1 模拟方法

4.1.2 文化服务流动范围、流向及流量

4.2 文化服务实际供给评估

4.2.1 步行 15min模式

4.2.2 步行 30min模式

4.2.3 驾车 15min模式

4.2.4 驾车 30min模式

4.3 文化服务实际供给能力空间聚集特征

4.3.1 文化服务实际供给空间全局自相关

4.3.2 文化服务实际供给空间局部自相关

4.4 本章小结

5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需求评估

5.1 需求特征分析

5.2 文化服务需求量化

5.2.1 文化服务需求影响变量选择

5.2.2 文化服务需求变量回归方程构建

5.2.3 文化服务需求空间分布

5.3 文化服务需求空间聚集特征

5.3.1 文化服务需求空间全局自相关

5.3.2 文化服务需求空间局部自相关

5.4 本章小结

6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匹配与优化

6.1 文化服务供需空间匹配

6.1.1 步行 15min供需匹配

6.1.2 步行 30min供需匹配

6.1.3 驾车 15min供需匹配

6.1.4 驾车 30min供需匹配

6.2 优化建议

6.2.1 利用生态资源打造绿色廊道,连通服务流动

6.2.2 优化城市游憩型绿地内部设施,提升文化服务效能

6.2.3 识别供需失衡关键区域,分类提升文化服务供给利用效率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襄阳市游憩型绿地名录

附录 B 襄阳市居民游憩型绿地文化服务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 C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分类汇总表

展开▼

摘要

城市游憩型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丰富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居民对文化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城市游憩型绿地的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与居民文化服务需求的矛盾成为影响人类福祉的重要限制因素,文化服务供需关系的研究逐渐成为当前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需视角切入,以襄阳市市域为研究范围,构建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给评估指标体系与需求变量回归方程,评估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与需求水平,定量化绘制文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空间分布图,分析文化服务供需匹配特征,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游憩型绿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布局规划提供参考。(1)研究通过构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供给评估指标体系,对游憩型绿地文化服务潜在供给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襄阳市文化服务潜在供给能力在空间上呈现出中心城区最高、周边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类文化服务的分布差异表现为休闲服务、审美服务和精神服务潜在供给能力最高的地区集中在襄阳市中部和东北部,而教育服务则集中在襄阳市中部和西南部。(2)通过调查襄阳市居民出行意愿,基于四种出行模式,分析文化服务流动范围、流动方向及流量,评估襄阳市文化服务实际供给能力。研究结果显示,襄阳市居民多采用步行(52.40%)和驾车(18.99%)的交通方式到达绿地,并且大多数人能够接受的最长出行时间为30min(44.13%)和15min(32.11%),因此设定步行15min、步行30min、驾车15min和驾车30min四种出行模式。四种不同的服务流模式下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实际供给的空间分布有所差异,在步行5min模式下能够提供实际文化服务的村或社区占13.7%,10min模式下占19.2%;在驾车方式下,5min和10min情况下分别有72.4%和95.2%的村或社区具有提供实际文化服务的能力。在同一种服务流模式下,休闲服务、审美服务和精神服务的供给情况为襄阳市中部和东部较高,教育服务则为襄阳市中部和西部较高。对于文化服务实际供给的空间自相关情况,在步行模式下,休闲、审美、精神服务实际供给的高-高聚集区都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襄阳市东部,教育服务的高-高聚集区则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襄阳市西部;在驾车模式下,四类文化服务高-高聚集区均主要分布在襄阳市中心城区。(3)通过建立需求评估方程计算各地区文化服务需求量,襄阳市居民文化服务需求评估最终结果显示,在村级尺度上,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主要为中心城区、枣阳市城区、老河口市城区和宜城市城区;在镇级尺度上,需求量最大的地区为中心城区、枣阳市城区、老河口市城区、谷城县城区、南漳县城区以及宜城市城区。在村级尺度下,文化服务需求的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以及各区县的城区地区,在镇级尺度下,高-高聚集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4)供需匹配特征结果显示,低供给-高需求地区有酂阳街道、石花镇、城关镇等共16个镇及街道,高供给-低需求地区包含黄集镇、伙牌镇等12个镇及街道。最终从文化服务实际供给水平提升、需求意愿满足、供需匹配优化三个方面对游憩型绿地资源配置和空间分布提出优化建议。

著录项

  • 作者

    马锡冉;

  •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
  • 学科 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刘文平;
  • 年度 2023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生态系统文化服务; 供给; 流动; 需求; 评估;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