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召开年:
  • 召开地:
  • 出版时间: -

主办单位: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社区文化作为全民艺术普及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居民素质,营造和谐氛围,完善社区管理,意义深远.若能打通社区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任督二脉”,更好地调动各方积极性,既能强化管理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也让居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这就要求社区文化工作做到审时度势,锐意创新,根据社区文化的特点和问题,积极寻找对策,激发“源头活水”,开创新局面.
  • 摘要:2011年6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三十四条有关“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规定,现代化的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具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阐释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勉励青年学生努力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背景下,应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为载体,努力搭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为此,非遗进校园的工作,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赋予了更为巨大的历史使命.
  • 摘要:上海市目前共计有市级舞蹈类非遗项目12项,其中4项为国家级非遗中的传统舞蹈类项目.同其他省份的舞蹈类非遗项目相似,上海舞蹈类非遗也大多缘起于宗教、兴盛于民俗,随后融入民间百姓日常的娱乐性表演活动当中,但它又有其独特性.受地理环境和政治、文化、经济的影响,上海在南北人口的迁移过程中融入了许多不同地域的民间文化特色,因此上海舞蹈类非遗风格“杂糅并蓄”且“南腔北调”.许多传统舞蹈类项目一方面受吴越文化影响,具有江南舞蹈柔婉细腻的风韵,一方面又兼具北方传统舞蹈中的洒脱、豪放特点.以浦东绕龙灯为例,它兼具南派舞龙中的灵活多变、动作细致、道具精良以及北派舞龙中粗犷豪放、气势恢宏的风格特色.而许多民间舞蹈在融入上海后,经过民间艺术家的整理、发展,在形式、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一格、开放包容的海派特色和都市化特征,这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 摘要:实现民族复兴,除了需要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硬实力的保障外,更离不开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的支撑.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文化建设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提出了“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伟大目标.文化馆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向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承担着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文化需求的责任。新常态提出新要求。在新的文化发展形势下,为更好地助力我国文化强国建设,作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主要生产者和传播者,文化馆迫切地需要树立一种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把服务群众同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 摘要: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进一步强调要“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这无疑是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背景下对文化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不可推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几十年来,全国各级文化馆一直致力于文化艺术的普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免费开放的深入推进,文化馆更是把开展公益艺术培训和艺术普及包括民间艺术的普及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着力构建覆盖城乡、门类齐全、便捷高效的公益艺术培训体系,举办丰富多彩的公益文化艺术活动。为了提高公益性文化的受益面,更好地服务上海市民,早在2006年,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向上海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申请了“华夏之魅、民族之魂”市民艺术大课堂培训项目,旨在探求一种新的艺术普及教育的机制和模式,在全市各社区文化中心全面开展。随着近年来群众业余文化队伍的蓬勃发展,广大市民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艺术普及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 摘要: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文化馆站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站不可推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快速发展,摄影艺术越来越受到百姓的亲睐,可以说,大众摄影艺术时代己悄然到来.东莞市长安镇作为全国首个镇域“中国摄影之乡”,从改革开放初期就以普及摄影艺术为突破,积极推进群众艺术普及工作,带动全镇群众文化工作飞跃发展.本文以东莞市长安镇为例,总结剖析当地群众摄影艺术普及的实践经验,对进一步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提出对策.
  • 摘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评估的实践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1988年,财政部就对社会文教行政专项资金实行了追踪反馈责任制.1992年,财政部制定了《社会文教行政经费使用效果考核办法(试行)》,2003年4月颁布了《中央级教科文部门项目绩效考评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3]28号).
  • 摘要:历时性看,时代总在发展,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也不断由一个常态迈入另一个新常态.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活态衍变,其本身也在不断历经非常态、适应新常态.就近几十年而言,非遗保护也是不断经历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进程.“文革”期间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使非遗进入非常态;1979年起以“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为代表的传统民间文化发掘抢救工作,又使非遗走向发展常态;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渗透,非遗再度走向非常态;21世纪初非遗保护运动的开展,使其重回正轨.而近年来,面对时代新局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非遗保护也应当适应新常态.从“十套集成”到非遗保护运动,文化馆曾在非遗工作中占据关键位置,但随着非遗保护基础工作基本完成、社会各机构纷纷参与和一些地区保护中心的独立,非遗对于文化馆是否不再那么重要?这是许多文化馆人正在或即将要思考的问题。
  • 摘要: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根据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城乡常住人口变化,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公共文化资源.结合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制定村(社区)综合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充分利用现有城乡公共设施,统筹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配套建设群众文体活动场地.早在2013年初,安徽省就提出类了少‘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的“农民文化乐园”建设方案,将公共文化服务重心向乡村延伸,首批试点20个文化乐园,位于宣城市的绩溪县就占据2个,绩溪县先行先试,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实践之路,被媒体誉为“绩溪模式”和“绩溪现象”。笔者全程参与了试点的论证、方案的制订和实施,通过3年来的运作、观察、思考,总结出绩溪实践做法以及探索文化馆从中应如何发挥作用效能,助力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摘要:“文化周末”是由东莞市莞城街道办于2005年4月创立的.创立之初,我们就立志将其打造为东莞地方文化建设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品牌.经过将近十年的苦心经营,我们的品牌化构想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8年,文化周末大讲坛被评为东莞市镇街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创新奖;2009年,“文化周末”荣获“国家文化部第三届创新奖”,2012年又被评为“东莞十大学习品牌”.如今,“文化周末”品牌确立了“表演+鉴赏+讲解+互动”的演出形式,推出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的十大工程,具体有:以“赏学并重”为指向的“文化周末”晚会,以文学艺术知识普及为指向的“文化周末”大讲坛,以中小学生合唱教育为指向的“文化周末”少年合唱团,以演艺创意人才培养为指向的“文化周末”演艺中心,以高雅艺术传播为指向的“文化周末·唯美室内乐团”,以文化类专业报刊出版为指向的“文化周末”报纸、“文化周末”杂志,以少儿艺术培训为指向的“文化周末”培训中心,以销售文化产品为指向的“文化周末”大篷车、以文化娱乐消费为指向的“文化周末”俱乐部.引导市民从被动接受的客体成长为自我教育的主体,充分释放文化的自我更新功能,这是文化的题中之义。如果一种文化不能通过塑造新的文化主体来为自身的延续提供动力,那么这种文化的生命力必将陷入死寂。与其脱离人本、死守一种文化模式,不如将人视为文化活的灵魂,充分激发文化的创造功能,使人和文化相得益彰。这正如鲁迅先生曾引用朋友的话所说:“要我们保存国粹,也须国粹能保护我们。”“文化周末”要继续高扬文化品牌与现代市民双向塑造的文化信念,就必须通过文化讲座、读书会、艺术演出、民间文艺创作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样式激发市民的潜能,尤其是文化尊严感,譬如通过与港台学者和文化机构合作,引入港台最新的知识资讯和思想潮流,使“文化周末”成长为面向整个华人世界的文化大使和思想舞台,使文化的力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使现代市民最高程度地成为人本身。
  • 摘要:作为江苏省构建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江苏省文化馆在组织进行全省群众文化艺术创作、调查研究和理论探讨,策划举行公共文化活动,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和非遗保护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近年来公众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元和文化消费市场的逐步发展完善,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事业机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周虽旧邦,其命维新”,马上就要度过六十岁生日的江苏省文化馆,奋力前行,开拓创新,在文化馆特别是省级文化馆的公众参与、社会化运营和全民艺术普及创新等方面,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服务创新和内容创新,切实迈出了“小马过河”的关键一步.
  • 摘要:社火,作为最古老的风俗,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春节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这项集祭祀、杂戏、歌舞、杂耍为一体的民间迎春娱乐活动,已由农耕文明时代的娱神娱人的民间欢庆,演变为由政府文化部门组织的、春节期间规模盛大、形式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个地区优秀的民间舞蹈、传统美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集成和集中表现.各级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职能部门,春节期间做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传承与保护社火民俗.本文试图以近年来对宁夏春节社火活动的观察和调研之所见,对公共文化服务视角下,文化馆在传承与保护社火民俗中如何发挥服务作用做一论述.
  • 摘要:文化馆是各级人民政府设立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以广大民众为服务对象;以丰富民众文化生活,实现民众基本文化权益,提升民众文化素养为服务目的的公共文化服务载体.目前,中国传统的文化馆系统实行的是按行政区划层设置馆站并进行分级管理的体制,每个馆站都是相对独立的个体,无论是资源还是运作之间互不流通,形成了一种各行其是的疏散局面.区域性文化馆总分馆(以下简称总分馆)体系的建立,可以打破这种分割状态,将文化馆站的人员、经费、设施和平台等资源进行统一配置,艺术生产、文艺活动、文化服务等运作实践统一规划,构建起一个统一管理,整体运营的新型文化馆网络体.
  • 摘要: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丰富,党的十八大报告进行了重大创新,特别强调了要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体现为“三个倡导”24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提出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化,是对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具体注释,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首要前提.因此,当前大力弘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具有重大意义.文化馆是国家设置的公益性文化机构,作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文化纽带,是群众文化工作的主力军,扎实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培育和践行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文化馆的神圣使命。
  •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说,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时代性的意义.文化馆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在拓展公共文化空间、开展文化活动、传承传统文化中彰显和引领核心价值观,是各级文化工作者的使命所在、职责所系、职能所需.
  • 摘要:公共文化服务“110”借鉴公安“110”模式,依托并整合全区的公共文化资源,高效、便捷地解决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随时随地,只需拨打电话或通过网上诉求,就能得到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110”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无盲区、流通服务无界限、阵地服务全天候、社会服务零时差”的理念,人民群众在参与享受公共文化服务时不再受政府部门上下班时间的限制,提高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拉近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
  • 摘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新时期公共文化建设的重大部署.目前,中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完善、不均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很突出,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为了解决公共文化服务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如皋市地处长江下游北岸,苏中地区南部,属于经济相对发达县市,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建设大手笔投入、高起点定位、全方位联动,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是江苏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前不久已经通过全国先进文化县初审.
  • 摘要:特殊群体历来是政府高度关注的社会群体.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特殊群体在社会保障、民生福利等“看得见”的“硬件”方面,各级政府都给予了大力帮扶.然而,在“看不见”的隐性“软件”服务方面,比如精神文化服务方面,特殊群体能享受到的实惠却相对比较薄弱.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做了全面部署.《意见》特别指出,要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担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大责任,其宗旨就是为全体社会成员服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给予特殊群体特别的关注,保障特殊群体平等共享社会先进文化成果。文化馆要以无差别的服务使特殊群体获得文化方面的平等地位,实现“每个人都有平等享受文化的权利”的服务功能。
  • 摘要:“e家亲·n自助书房”是菊园新区为广大读者搭建的一个自助式读书交流平台,该平台由菊园新区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和嘉定区图书馆菊园新区分馆主办,由社会各界专业机构、民间团队、以及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承办.自2014年9月至今,该平台针对各年龄读者群的需求,陆续推出书童故事会、张志萍亲子成长沙龙、真人图书馆、书声琅琅、菊图讲座、摄影公开课、图书漂流站、小种子悦读会、有话就说等线上线下互动式的活动项目,读者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参与其中.在“e家亲·n自助书房”中,已经推出的各个项目分别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规范化运作流程,该平台更是鼓励越来越多的读者尝试策划富有特色的读书活动项目,在“e家亲”(谐音:一家亲)的氛围中,共同创设“n自助书房”(寓意:由n个形式多样的项目组成的自助式书房).
  • 摘要: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这个文件从7大方面、26个要点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区级文化馆必须重新探讨自己的定位与发展之路,正确把握城市人群的脉搏,让公共文化服务深入人心,走进市民的生活中,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政府文化惠民的桥头堡。
  •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靠民众世代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是非遗的创作者、传承者,是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所在.非遗保护工作发展至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传承人面前:非遗在传承中究竟是要坚守传统还是创新发展?如果要创新,又该如何创新?其实,这个问题也是该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一直争论的学术问题:一部分人倾向于保守,强调非遗的“本真性”“原生态”,认为继承、传承高于和大于发展、创新;另一部分人相对比较激进,强调非遗的“变化性”“活态性”,或者在学术观点上主张传承就是发展、创新.坚守传统与创新发展并不相悖,传承人在坚守住传统文化的本真性与完整性的同时,要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创新传承理念,拓展传承载体与渠道,充分利用先进的工具改进工艺流程,提升非遗作品质量,以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在市场化经济大潮中传承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人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坚守传统中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坚守传统,才能让非遗融入大众现代生活,真正在民间扎根、发展。
  • 摘要:文化馆一般是县、市一级的事业单位,用来建设群众文化事业,在一些城市里文化馆的名字也叫文化活动中心,其作用是为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给群众提供一定的活动场地场所,目前在中国国内各省基本都建设有文化馆,并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文化馆也应力而生,不仅是国内,在国外一些城市所兴建的孔子学院也类似于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馆.在数字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文化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进一步加强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 摘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软实力”.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工作重心应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向提供优质、高效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方面转变,努力建设多层次、多元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但是,要真正实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难在基层,弱在基层,仅仅凭借政府的一己之力,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以政府为主导,引入社会力量介入、寻求多方支持的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显得尤为重要.
  • 摘要: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其中要求,保障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等特殊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前,对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还不够重视,提高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是一个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 摘要: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六被定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时至今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日益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当前非遗保护工作在中国已进入了所谓的“后申遗时代”,在各地政府申遗的热情逐渐减弱的时期,人们转而开始将视角转向如何更好地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议题上来.[1]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中指出:“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2]中小学及地方高校将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将在非遗传承中起到重要作用.
  • 摘要:戏剧,这个古老的艺术形式拥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它的真正意义在于展示一个丰富的创作过程,在参与戏剧中获得品格,在体验戏剧著作中认知世界,创造角色也创造自我;在创作中寻找自己,体现个人价值,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会投入“情感”.在中小学生十二年的课堂中,除了数理化知识以外,群众文化工作者能给予他们的,更多的是如何让青少年感悟和体会到作为一个基本单位——“人”所具有的情感和相对的情感控制.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担任了重庆市“立德童剧”剧本征集活动的评委和沙坪坝区一年一度的中小学德育剧大赛的评委,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如果正视这些问题,同时意识到校园戏剧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今的青少年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 摘要:“歌圩”是壮族群众在特定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歌唱活动形式,壮语称为“窝敢”“圩欢”“圩逢”“笼峒”“航端”等.歌圩在各壮族支系聚居地有不同的称谓,但均有“出岩洞相会”“坡地上聚会”“坡场上会歌”“欢乐的节日”或“峒场圩市”的意思.这些称谓,从字面上还反映了壮族歌圩从“岩洞”到“坡地”到“圩市”的历史轨迹.由此可见,传统歌圩也随着时代的发展雨发展,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中拓展其文化空间,加厚其文化积淀.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朝城市化、城镇化走去,而且步伐越来越快,移民、迁徙、民族杂居常态化,传统单一族群聚居的社区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城市化城镇化背景产生的歌圩新模式,满足了民族杂居状态下城市新移民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歌圩在动态自然延续的文化传承过程中所发生的演变情况及发展的特点,探索城市民族杂居背景下的城市歌圩成为“记住乡愁”的乡土文化精神家园,公共文化服务与特色文化对接的路径。
  • 摘要:“全民艺术普及”看似简单的六个字,却是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方向性全新概念的提出.相对于“免费开放”的服务理念,它更加突出了文化的公益性、服务的主动性、主体的责任性、社会的全面性和艺术的专业性,同时也对文化馆现有的团队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专家认为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不可推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那么文化干部就有必要知道“全民艺术普及”的几个要素,在各个馆现有的条件下,有重点地将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 摘要: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积极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开展全民艺术普及,这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交给文化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文化馆不可推辞的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1]江西省新余市人口116万,是第二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城市.围绕新余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创建示范区的目标任务,立足实际,文化馆要如何推进全民艺术普及呢?新余市文化馆“以培训辅导、组织团队、开展活动、搭建平台等方式,吸引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艺术知识、欣赏艺术成果、掌握艺术技能、组建艺术社团、开展艺术创作、参与艺术活动,让普通百姓能接触艺术、理解艺术、学习艺术、掌握艺术,让艺术成为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从而实现全体市民艺术知识、艺术欣赏、艺术精品、艺术技能、艺术活动普及的目标。
  • 摘要:中国的“抗日歌谣”,是民间歌谣中不可忽略的研究部分,新中国成立后至今,先后有一些抗日歌谣出版发行或由地方相关部门结集成书.抗日歌谣的搜集整理工作,在京西地区,目前还没发现有专门的书籍,2006年出版的《中国歌谣集成·北京卷》中,有“革命斗争歌”一章,其中包含“抗战谣”一节,收录北京地区抗战歌谣计79首,非常有限.石景山区申报的《京西民谣》于2014年被列入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当下多媒体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保护十分艰难,因此,对京西歌谣的传承与保护要采取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和社会阶层的民众采取切合其文化水平和年龄层的传播方式,并与本地区的工会、共青团、中国共产党党员活动等结合起来,使其发挥传播抗战文化,铭记历史,弘扬抗日民谣的有效作用。
  •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艺术历史进程中的宝贵财富,贵州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至今保存了大量具有贵州民族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但是,由于大部分非遗项目保护、开发模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和科学指导,再加上现代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导致许多具有贵州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因此,加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探索出一条符合贵州实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发展道路,及时抢救那些处于生存困境和濒危中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当前贵州非遗保护工作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 摘要:改革开放后,中国彻底走上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之路,但是相对于日新月异的城市来说,中国的农村面貌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农村城市化道路艰难而漫长.现实农村中环境脏、乱、差,使得城乡差距表现得更明显、更突出.尤其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速度加快之后,大量农村年轻人涌进了城市.随着农村年轻人的离开,造成农村地区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的就是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田地的荒芜.据统计,光每年从东北地区的农村中流失的人口就达到了两百万人左右.这些传统手艺不仅是廊坊的文化符号之一,而且还能促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取得了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双赢。近年来,通过廊坊市文化工作者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已经逐渐地展现出政府扶持、民间传承的良好合作局面。相信未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廊坊地区的传统手艺和美丽乡村建设一定会更加辉煌。
  • 摘要: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科学》《自然》等著名学术期刊最推崇的互联网研究者之一,在他的著作中,认为大数据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法乃至价值观念.大数据又称为“海量数据”,指的是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透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决策时实现更积极目的的资讯.大数据由于数量巨大,且来源庞杂、非结构性强,它通常用“概率”说话而并不给出“精确”的判断.就对策研究而言,无疑要求日益增强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有效实现对未来的预测能力.大数据时代群众文化服务需求在日益提高,从大数据中分析潜在的价值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群众文化服务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大数据时代群众文化服务范围、方式、手段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群众文化服务模式也将会发生巨大变化,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增值将成为群众文化服务的导向。
  • 摘要:文化走亲,要走在两方的特色融合上,更要走在老百姓的心里。作为一项满足群文需求的文化惠民工程,文化走亲将继续以文化为纽带,创新活动载体,沿着惠民之路,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互动,打造出愈来愈多的本土文化品牌,从而向更多地区展现出嗓泅列岛的充满海洋文化特色的群文风采。让文化走亲这座大桥牵起嵘泅与外部文化交流融合的枢纽,让海洋文化真正游出大海,走向未来。
  • 摘要:近年来,广场舞已成为遍布城乡各类广场、社区、公园的一道独特风景.为促进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大力繁荣群众文化体育事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15年,文化部、体育总局、民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广场舞活动健康开展的通知》.《通知》提出了“三个一批”的目标任务,即培育一批扎根基层、综合素质较高、专兼职结合的广场舞工作队伍;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审美品位和健身功能,便于群众接受的广场舞作品;培育一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的广场舞品牌活动,实现城乡基层广场舞活动健康、文明、有序开展.由此引发了如何将辽西传统舞蹈形式与现代广场舞融合与发展的思考.
  • 摘要:所谓非营利组织,就是指在政府部门和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之外的,以非营利为目的、从事公益事业的一切志愿团体、组织或民间协会.在以追逐利益为前提目标的市场经济里,非营利组织的出现,在政府调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较好地起到了沟通政府与社会、平衡社会利益、协调社会各方行为的“缓冲地带”的作用,是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之间“空白区域”的补充者,通常被称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第三部门”.非营利组织具有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非政治性、非宗教性等特征.
  • 摘要:多年来,桃源社区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以党建为主线,以党组织服务民生为纽带,重点打造了“五型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党组织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完善了社区基础建设和配套服务,满足了社区居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有效地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
  • 摘要:海洋渔文化是社会公共文化大家族中的一朵奇葩,是群众文化的一个分支.象山县居长三角地区南缘、浙江省中部沿海,位于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三面环海,两港相拥,素有“东方不老岛、海山仙子国”之美誉.得天独厚的海洋文化渔资源优势,为象山群众文化注入地域特点和创新活力.象山县文化馆因地制宜,立足海岛渔区地域特色,以发展海洋渔文化为着力点,做大做强渔文化品牌,为象山文化繁荣、旅游发展、城市营销,乃至新时期象山精神家园重构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使海洋渔文化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从而为实现象山海洋文化发展规划目标,推动海洋文化大县建设,全面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不断发展,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不断增多,传统公共服务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日益需求,这样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不断促使探索和发展,以更好为服务群众对文化精神的追求,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比如贵州省习水县文化馆从2014年开始便在数字化服务平台上不断实践和总结,从传统公共文化服务和在数字化服务平台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对比中不断摸索着前行,从不断的对比和数据比较中,两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距,并从中发现和理清了传统公共服务所带来的缺陷,从而为数字化服务平台在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实际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 摘要:民族民间艺术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和技能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并且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不断传承和发展着.但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受许多条件因素影响,原本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正遭受着猛烈地冲击,很多民族民间艺术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考验.民族民间艺术作为民族文化之精髓,对实现民族复兴具有丰富的价值,青少年作为民族复兴的继承者,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艺术是其成长历程中的应有义务.
  • 摘要:“村级文化协管员队伍建设”和“福建艺术扶贫工程”都是接地气的产物.2005年下半年,福建省文化厅调研农村文化时,发现农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缺乏必要的人财物保障.福建省委省政府对省文化厅的调研报告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率先在全国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在不增加编制的情况下,通过发放津贴方式,在全省近1.5万个行政村聘用村级文化协管员,鼠在建立一支常年扎根农村的走不掉、留得下、靠得住、用得上的文化人才队伍.村级文化协管员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福建省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从过去象征性、无根性的节日送文化到实质性、常规性的平时种文化的根本性转变,为广大基层农村弥补了包括艺术普及在内的各种文化活动的短板。
  • 摘要: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全面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也逐渐能看到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着实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手段.自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以来,笔者作为生活在东部沿海城市的文化馆一线国画辅导员,目睹了免费课程从无到有,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五年之后的2016年,笔者认为免费培训还有很长很长的路需要探索,本文以少儿国画教育课程为例,来谈谈一些我对文化馆免费培训课程的新认识以及新方向.
  • 摘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要素和民族强盛的支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1].在新的历史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推本溯源地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系列重要论述.提出许多新的思想、观点、要求、举措,强调文化服务必须把人民的需求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落脚点,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均等化的文化给人民带来的乐趣.
  • 摘要: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现代文化馆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何谓现代文化馆?除了馆舍的宏伟、亮丽,设施的先进、高端以外.笔者认为:现代文化馆的真正含义应该是理念的先进、管理和服务的创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文化馆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这在近几年公共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已经逐步得到体现.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同样需要现代文化馆与之相匹配.
  •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中华孝道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已成为中华民族尊奉推崇、繁衍生息、薪火相传、推动社会进步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地处江汉平原北部,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渊源的孝感市,素称“董永故里”,是中国著名的“孝子之乡”,是中华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深入了解、积极保护并创新传承孝道文化这笔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 摘要: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又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不仅仅只是经济领域的热词,这一理念和思维方式同样值得文化领域借鉴.特别是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供给侧改革对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摘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新兴发展起来的媒体形态,主要是以目前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为平台依托,通过物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新媒体即时性、交互性、共享性、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成就了其巨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网络空间内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低成本,加强了人与入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新媒体环境下的文化受众突破传统被动接受文化信息的模式,依托各种技术手段自制内容,以上传、转发、分享、评论等参与形式形成了自己的传播与交流渠道,由此引发的是受众主动参与文化活动的意愿和能力大大增强,受众可以自主地选择需要的文化信息,也可以摇身一变参与到文化信息的制作与传播中去,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与传播者的界限在逐渐淡化.美国《连线》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最形象地体现了新媒体的这一特点.
  • 摘要:文化馆作为中国特有的公益性文化机构,肩负着组织指导全社会群众文化活动及保护、传承和传播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责任,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龙头”.为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基层文化场馆整合联动,201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及广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以县级文化馆为中心推进总分馆制建设.
  • 摘要: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明确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种类、数量和水平,以及应具备的公共文化服务基本条件和各级政府的保障责任,确立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明确政府保障底线,做到保障基本、统一规范”,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运行管理和服务标准体系,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从而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摘要:为公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重要内容,它是指由政府领导的公共部门提供,为保证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制度的总称.在新时期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构建先进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经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性课题,受到党和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文化馆,作为最贴近公民生活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文化馆内部服务体系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大力发展以文化馆为依托的公共文化事业,建立健全覆盖面广的文化服务领域,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文化馆组织的宣传教育活动是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道德水准和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近年来,中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取得跨越式进步,对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关键作用.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然而伴随着一座座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新型文化馆的拔地而起,硬件设施怎样充分利用以及服务效能如何有效提升的问题日益凸显.
  • 摘要:2015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出了全面部署.随之,全国各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群众文化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在新的政策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群众文化如何利用新的政策资源、社会资源和科技资源,创新工作方法和措施,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做出贡献,笔者将结合实际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 摘要:社火由古时人们祭祀土地神的仪式演化而来.社即是土地神.义县社火流传于辽宁西部医巫闾山脚下大凌河、细河交汇的义县大榆树堡、张家堡、九道岭等乡镇,每年的农历二十一日到二十五日,凌、细两岸的群众都要到齐家子药王庙(据传建于辽代中期,今大榆树堡镇沟口子村双龙寺)参加庙会,祭祀药王.义县社火在“九龙十八会(九个大村,十八个自然屯)”会期时表演,各个村屯各显身手,如双井子扮烟火棍,王汉屯扮钢叉,牤牛屯的幢幢,东岔路沟的扮竹马、旱船、莲花落,西岔路沟扮双狮子,鲁家屯的龙灯,东砖城子的人上人等诸多名目,可谓“一村一品”甚至“一村多品”.这种群体性民间民俗活动一直延续,直到20世纪60年代基本销声匿迹。1984年国家开展了民间艺术三集成调研,组织艺人进行研究性演出,并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复原服装、道具,这才保存了义县社火的宝贵资料。而如今,随着人们的娱乐方式的多元化,庙会、祭祀等民俗活动悄然退出人们的生活,社火也就弱化了最初娱神娱人的功能,社火表演从原来的“五日妆点逛街”变成了每年一天即四月二十三日。这一天,齐家子庙会才会表演竹马舞、旱船舞,以及其他村屯的秧歌。社火数量急剧减少。为更好保护和传承义县社火,2008年6月义县社火作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了国家保护名录。
  • 摘要:2013年开始至2015年,是一个广西公共文化服务战线上忙碌的三年,是广西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中突破及创新的三年,为何这么说,正因为一种新兴的产物,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潮流,适应大众的审美情趣和品味,受宠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在各年龄层的群众中慢慢普及开来,这种新兴的产物就是微电影.微电影,是新时代的产物.国际上,为电影短片分类之下的另一分支,在国内,通常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适合在移动状态或是短时间休憩状态下所观看,有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片.微电影和微电影大赛开创了我馆、我区乃至全国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式和新内容,用新的模式来开展新领域中的群众文化工作,也让人民群众在新的时代下,有了更多、更新的赛事参与形式,有效研发和拓展了群众文化服务的新领域、新平台和新抓手。
  • 摘要:《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其中指出:“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要“以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导向”,把群众需求作为出发点,切实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和服务质量,切实做到让群众是真正喜欢、真正满意.文化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先进文化,引领群众文化发展的“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文化家园”.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和服务群众最前沿、最直接的群文单位,文化馆如何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背景之下顺应新形势、新要求,把《意见》《标准》相关精神和要求落到实处,完善需求导向服务模式,满足对接群众的文化需求,是当前亟待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 摘要:文化馆艺术档案的整理被定为文化馆定级评估标准之一,并作为文化馆的一项基本职能随着文化馆的建设发展而不断形成特有的管理模式.在当前馆际交流与合作逐步加强,互联网与数字化飞速发展的时代,文化馆艺术档案的职能也面临着迫切的改革,只有科学、规范地对艺术档案职能进行重整与规划,强化职能转换,扩大功能建设,才能促进文化馆艺术档案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公共文化提供服务,更好地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
  •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加快区域发展,中国新设立了一大批地级市.据统计,从1982年到1998年,中国的地区数从170个减少到66个,地级市数由109个增加到227个,中国出现“建市”高峰.新地级市成立时,会自然获得划定区域内的土地、矿产、企业、交通等重要的有形资源,可文化遗产的移交却属于“现在进行时”,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而且从文化遗产移交总体进程来看,由于新设地级市一般在文化遗产上存在单一性、次生性趋势,相对文化遗产“母体”(老地级市)的全面性、原发性优势,容易形成主动性不强、主体性不够、品位缺味、品牌缺牌的被动局面.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相对滞后的文化建设越来越引起各地重视。以2005年国家全面启动非遗保护工程为节点,各地纷纷加大了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并将文化遗产品牌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知名度、打造城市品牌的重头戏。作为新设地级市,荆门市如何克服困难,加强文化遗产品牌建设,为打造江汉平原中心城市蓄能造势,更是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 摘要:当前,全国各地“区域文化联动”方兴未艾.笔者以为,广西“魅力北部湾”群众文化活动是一个“区域文化联动”的典型案例.“魅力北部湾”走过的7年历程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对于广西“区域文化联动”的规划与培育具有积极的意义.
  • 摘要:文化馆为全民艺术普及而努力,开展较多的文化艺术类活动,因此与普通单位相比,文化馆所需要的志愿服务也偏向文化艺术类。这种需求落实到工作就是对招募的文化志愿者的要求相对较高。文化馆更倾向于招募有文化艺术专长或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群,而这一类的人群更多地活跃在自己的工作和艺术的领域,平时与文化馆的交集并不多,所以文化馆的文化志愿服务的特殊性在于,相比起对志愿者奉献精神的考虑,文化馆更注重衡量志愿者的文化艺术水平。
  •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求把十八大提出的“24字”概述在全社会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不能简单依靠理论宣教,而是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在生产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践行,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而政府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旨在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积极发挥文化对人的精神抚慰和凝聚作用,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丰富和充实农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具有的阵地优势、渗透优势和传承优势,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效载体.为了更好发挥公共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必须克服文化活动中的操作误区,更新理念,要在找准结合点、突破着力点、打造新亮点上下功夫.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