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经济学分析与风险管理方法
【6h】

煤矿安全事故致因因素经济学分析与风险管理方法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

第二节选题意义

第三节研究方法和内容

第四节结构安排

附录

第二章国外煤炭安全生产现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世界煤炭安全生产状况

第三节小结

第三章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与分析

第一节前言

第二节国外文献回顾

第三节国内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

第四节小结

第四章煤矿安全事故的经济学分析

第一节文献回顾

第二节煤矿生产的经济学论述

第三节煤矿超能力生产和安全投入不足经济分析

第四节煤矿人力资源投资与人为因素行为分析

第五节安全事故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模型

第六节小结

附录

第五章煤炭价格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分析

第一节煤炭行业价格和成本制度上的缺失

第二节煤炭价格和成本制度变革采取的配套措施

第三节小结

第六章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方法

第一节煤矿安全风险管理的概况

第二节安全风险管理过程与基本理论

第三节风险评估策划

第四节识别风险

第五节风险评估方法

第六节疲劳风险评估

第七节风险分析方法

第八节风险可接受性

第九节风险/成本效益分析

第十节煤矿风险分析举例

第十一节小结

第七章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拉动了能源工业的迅速发展,2005年,中国能源生产总量和消费总量均比上年有很大增长,居于世界第二位。但在高速增长的背后,能源工业存在着诸多问题,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2005年世界能源报告和2004年国际能源年鉴统计的数据,将中国能源的基本情况与全球整体发展情况以及美国的能源情况相比较,归纳出目前中国能源主要面临的几大问题:1.能源恐慌;2.能源资源储量大,人均水平低;3.中国能源威胁论;4.能源利用效率低,国内能源供应紧缺;5.人均能源消费偏低,能源弹性系数大;6.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将长期不变;7.煤炭资源生产中仍存在重大安全问题。 我国能源结构中主要以煤为主,煤炭安全生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我国煤矿事故多,安全状况不好。已引起国内外社会各界和广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影响到我国的国际形象。也常常成为西方某些发达国家抨击我国“人权”状况的理由,西方许多国家纷纷提出坚决不要“带血的煤炭”。 尽管煤矿安全问题早已受到重视,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却是近两年才开始。对于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国外有许多成型的理论,有些已经被国内煤炭集团公司和煤矿企业引用进来投入使用。但真正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各个煤矿,还需加以修正和完善。本论文从中国煤炭行业的现况出发,把煤矿安全生产事故作为研究主题,深入挖掘安全事故发生的机理,寻找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深层次剖析这些原因,提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期解决好中国煤炭安全生产问题,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煤炭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本论文提出的风险管理方法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更适合于中国的煤炭行业现状,可供煤矿管理人员参考和应用。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有: 1.国外煤炭安全生产现状。要想更好地利用和消化国外的经验和技术,必须认真分析它们的实际情况,发现它们与中国的不同之处,以便能够辨别对中国的适用价值,避免“拿来主义”。 2.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与分析。挖掘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从人、机、环、管理等四个方面寻找其背后的根源,以便为解决安全事故的方案提供有力的证据。超能力生产、安全投入不足、培训不到位、监管不严、乡镇煤矿数量过多、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等因素是触发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不安全因素。 3.煤矿安全事故的经济学分析。用宏观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验证煤矿安全事故致因理论,探讨其经济特征,以求安全事故的现象与实质相一致。佐证安全事故发生表象原因:超能力生产、安全投入不足、培训不到位、乡镇煤矿数量过多、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等,是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真正原因。 4.煤矿安全生产经济制度分析。长期以来,价格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上的缺失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最根本原因。抛开表象和经济分析,事故发生根源在于中国煤炭价格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不完备,安全生产有规不能循,有法不能依。制定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在执行中总是不能使之全面发挥应有的功效。同时也说明,即使引进国外最好的方案,也无法将其执行好,因为中国煤炭的价格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不能为这些方案提供相应的保障。 5.煤矿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当前,解决煤矿安全事故的可操作方法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将安全事故做到事前预防,而不是局限于发生事故后的救援和处理上。本论文用简单易行的方案预防安全事故,把安全事故的预防是落实到实处,让我国煤矿管理者和基层劳动者更容易掌握和应用这个方法,以期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论文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一个研究。采用了由浅入深的形式,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本论文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本论文研究思想的创新归纳如下: 1.本论文从煤矿专业技术的角度入手,归纳和总结了煤矿安全事故产生的机理——危险源和触发因子,以触发因子(不安全因素)为桥梁,将这些专业的微观致因因素按主观和客观两大类别转化为宏观致因因素——超能力生产、安全投入不足、培训不到位、监管不严、乡镇煤矿数量过多、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等。为本论文后面进行宏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打下基础。这种自然、合理、科学的过渡,对本论文提出的论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2.本论文尝试用经济学生产模型来研究和分析安全生产事故致因因素,揭示安全事故的经济学致因原理。首先,在前面所得出的基础能源资源有限和稀缺的结论下,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模型提出修正。其次,在索罗模型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煤炭行业安全生产模型。以此为中心,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超能力生产、安全投资不足产生的影响。再次,运用新经济增长模型中的人力资本模型以及干中学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和安全生产中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人才是发展的原动力,中国煤炭行业正被人才的缺失困扰着,严重阻碍了行业的经济发展。接下来,又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煤矿管理者和工人对安全事故的心态。管理者的短视行为、工人的从众行为,使安全不能时刻得到重视。很多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管理者和工人的投机和侥幸心理,使煤炭生产常处于不安全状态,得不到及时有效的风险防范。最后,本论文又尝试建立了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模型。中国是全球煤矿安全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特点分析得出,其影响因素有;生产工作条件、工人人数、工人工作时间以及煤矿数量,据其影响程度的大小和安全事故发生的综合因素,本论文给出了安全事故发生次数的影响因素模型。 3.本论文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价格制度和成本核算制度的缺失是煤炭安全生产事故的根源。在宏观经济学对安全生产事故的分析基础上,又将议题提高到更深层次的层面上,即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来挖掘造成中国煤矿安全事故的根源。 4.本论文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煤炭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方法。它是安全风险管理基本理论与来自澳大利亚矿山安全署和中国神华能源总公司现有的一些风险管理体系相结合而建立起来的。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预控应放眼于未来,建立一个长期有效的机制;对于煤矿安全事故的防范要着眼于现实。在无法马上改变的中国煤炭安全现状下、在现有人员水平下,从日常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将事故发生率控制在最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