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抵押权的追及效力
【6h】

论抵押权的追及效力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1章引言

第2章抵押权追及力的理论基础

2.1抵押物转让的理论依据

2.2抵押权追及力源于物权追及力

第3章大陆法系国家对抵押权追及力的立法状况

第4章抵押权追及力制度在我国的适用

4.1原则上认可抵押权的追及力

4.2限制抵押权追及力的适用

4.2.1未登记的不动产抵押权不具有追及力

4.2.2受让人行使涤除权以对抗抵押权

4.2.3以善意取得制度限制抵押权追及力

第5章完善我国抵押权追及力制度的建议

5.1从立法上承认抵押权的追及效力

5.2强化抵押权登记制度

5.3赋予受让人对抵押物转让价金的代位权

5.4赋予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的优先购买权

5.5采取强制保证措施

5.6规定抵押权行使的除斥期间

第6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抵押权设定后抵押物转让的效力以及抵押权的实现,涉及到债权安全和交易安全的协调,涉及到交易安全与效率关系的处理,牵涉多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无论牺牲哪一方的利益都会制约抵押制度整体功能的发挥,所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显得极为重要。抵押物转让制度的设计应当充分权衡抵押人、抵押权人以及受让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并结合物尽其用这一物权法基本价值目标,作出妥善安排。 本文首先从理论依据出发,论述允许抵押物转让的合理性与必要性,肯定抵押人在抵押期间不丧失对抵押物的处分权,可以自由转让抵押物,同时认为抵押权追及力的存在具有理论基础,通过赋予抵押权以追及效力即可保障抵押物转让关系中抵押权人的利益;其次,简要介绍几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大陆法系国家关于抵押权追及力的立法状况,分析各国立法的侧重点; 再次,结合我国担保立法关于抵押物转让制度的发展轨迹,对我国立法未明确承认抵押权所固有的追及效力,且限制抵押物转让的规定进行剖析,认为存在一定的疏漏和弊端,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 最后,根据我国国情,并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提出完善我国抵押物转让及抵押权追及制度的具体立法建议,以寻求物权的静态安全与交易活动的动态安全的平衡。

著录项

  • 作者

    蔡利娜;

  •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授予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学科 法律·民商法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苏号朋;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债权 ;
  • 关键词

    抵押权; 权追及力; 债权安全;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