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心肝胆论治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6h】

从心肝胆论治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综述 惊恐障碍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药物治疗

1.2 心理治疗

1.3 联合治疗

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病例选择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随机和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和评价方法

2.4 不良反应记录及处理

2.5 安全性评价内容与安全性措施

2.6 伦理问题及受试者依从性

2.7 病例脱落

2.8 数据采集及数据管理

2.9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入组基线分析

3.2 疗效分析

3.3 安全性评价

3.4 结论

4 讨论

4.1 惊恐障碍的病因及病理机制

4.2 中医学对惊恐障碍的认识

4.3 立方依据与方药的分析

4.4 研究结果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是以反复出现显著的心悸、出汗、震颤等植物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害怕产生不幸后果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是最常见的心理性疾病之一。WHO15个中心跨国协作研究报告示在综合医院就诊患者中PD占1.1%;精神科患者中本病占6%-27%。2007年河北省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发现PD患病率为3.96‰,高于浙江省2005报道的1.76‰。研究发现PD患者合并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的比例是其他精神障碍患者的2倍,是无精神疾病的20倍,常合并物质滥用、酒精滥用、人格障碍等问题。WHO2001年报告PD作为世界范围内的主要精神疾病,其占疾病负担的百分比列第5,严重影响患者的精神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据此,对PD的研究是非常重要且迫切的。
   现代临床一般使用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以及森田疗法、二指疗法(EMDR)等其他治疗,另外主要使用药物干预。但现有如苯二氮卓类、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抗抑郁药物,目前国际各种报道均认为其存在依赖性、起效缓慢、药物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等不足,因此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求治疗PD的新方法、新途径。而中医中药逐渐开始进入部分学者的视线。
   中医学并无“惊恐障碍”一词。从临床表现看,本病属于情志病、心病范畴。目前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本病国内外均未见权威报道,而本课题小组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对该病的中医病因病机研究及其中医药治疗的探讨,并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患者临床症状可以迅速缓解,治疗结果相当满意。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逐步完善惊恐障碍的中医疗法、中医诊疗方案、中医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同时形成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以便于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将患者从病痛及经济负担中解脱出来。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系统整理国内外惊恐障碍的研究成果,总结本课题小组近年来治疗惊恐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成果和有效方药。对从心肝胆论治惊恐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初步建立了中医治疗惊恐障碍心胆气虚型的诊疗方案。
   研究内容及方法:
   采用多中心中央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标准收集来源于2009年6月至2012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的惊恐障碍患者。中药组采用补益心胆、安神定志法治疗,主方选用党参15g、沙参30g、丹参15g、生龙齿先煎30g、枳壳8g、五味子6g、茯苓30g(伴明显阴虚者,党参改用太子参15g,沙参改用40g,加玄参10g,麦冬30g;伴心火上炎者,加用黄连6g,山栀6g;伴肝火旺者,加用龙胆草3g;伴失眠者,加用夜交藤30g,合欢皮10g;伴明显胸闷者,枳壳加至12g;伴抑郁者,加用柴胡15g;伴血压偏高者,加用天麻10g,钩藤后下10g。),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选用免煎颗粒剂(由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统一制备):西药组采用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商品名: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7120526,20mg×10片),一日一次,晨起服用。两组均以7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共计4周,随访3个月,总计观察4个月。以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效果,以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入组163例,脱落13例,剔除7例,完成者143例(中药组76例,西药组67例)。
   研究结果:
   1两组基线比较
   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人口学特征、生命体征、病程、既往史和过敏史、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2两组治疗前后及随访期疗效比较
   2.1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
   对两组治疗前后HAMA疗效总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从治疗第1天起,试验组患者的HAMA总分前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第3天起,对照组患者的HAMA总分前后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总分改善从治疗第3天起试验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试验组患者的紧张、感觉系统症状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第5天起,试验组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症状、会谈时行为表现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随访期HAMA量表总体疗效比较
   在随访第4周对照组HAMA量表总体疗效有效率高于试验组,尚不能认为两组间有差异(P>0.05)。在随访第8和12周试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尚不能认为两组间有差异(P>0.05)。
   2.3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依据HAMA疗效评定标准,治疗4周后,试验组82例,临床痊愈43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68%;对照组74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30例,有效1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6.49%。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尚不能认为两组间有差异(P>0.05)。
   3两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比较
   3.1两组治疗前后不良事件比较
   试验组发生1例不良事件,对照组发生6例不良事件,尚不能认为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比例有差异(P>0.05)。二者均未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而症状缓解。
   3.2两组治疗前后副反应情况比较
   患者治疗后第14天,试验组发生1例口干,1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发生14例口干,10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发生比例高于试验组(P<0.05)。患者治疗后第28天,试验组未发生口干,发生2例便秘,对照组发生11例口干,11例便秘,对照组发生比例高于试验组(P<0.05)。
   研究结论:
   1.运用中药方剂,从心肝胆论治惊恐障碍疗效好,痊愈率高,对于改善紧张、感觉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植物神经症状尤佳。
   2.中药治疗惊恐障碍的起效时间快,复发率低。
   3.中药治疗惊恐障碍的不良反应小,如口干、便秘、恶心呕吐等发生率低。
   4.本研究表明,惊恐障碍的发生与心肝胆密切相关,而心胆气虚在惊恐障碍的发生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