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研究
【6h】

中国企业“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和不足

1.5.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第2章"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的演进及影响

2.1"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的内涵

2.2"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的演进

2.2.1 萌芽阶段(1979年-1983年)

2.2.2 探索阶段(1984年-1990年)

2.2.3 调整阶段(1991年-1996年)

2.2.4 过渡阶段(1997年-2003年)

2.2.5 提升阶段(2004年-)

2.3 促进与服务体系对"走出去"的影响

2.3.1 阶段分析

2.3.2 整体分析

第3章"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的问题分析

3.1 政策导向缺乏全面性

3.2 法律体系尚未成熟

3.3 外汇管理体系有所疏忽

3.4 国际协调体系作用有限

3.5 财政金融体系存在漏洞

3.5.1 政策性金融问题

3.5.2 财政支持制度问题

3.5.3 税收促进问题

3.6 组织机构体系有所欠缺

3.7 信息服务体系不够到位

3.8 人才培养体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3.9 政府监管体系较为粗放

3.9.1 事前审批多元

3.9.2 缺乏事后监督

第4章 中海外"走出去"波兰亏损项目案例分析

4.1 案例介绍

4.2"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问题的具体体现

4.2.1 政策导向上缺乏全面性

4.2.2 法律上未形成成熟体系

4.2.3 缺少对外汇去向的监督

4.2.4 国际协调并未发挥作用

4.2.5 财政金融审查力度不够

4.2.6 机构设置和职能不科学

4.2.7 信息服务方面存在缺位

4.2.8 缺乏管理和综合性人才

4.2.9 忽视有必要的事后监管

第5章 完善"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5.1 树立科学的政策体系

5.2 创建成熟的法律体系

5.3 形成健全的外汇管理体系

5.3.1 合理简化用汇审批程序

5.3.2 加强对外汇来源和去向的监督

5.4 建立有力的国际协调体系

5.4.1 完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

5.4.2 积极利用多边投资保护协定

5.5 构建完善的财政金融体系

5.5.1 完善"走出去"政策性金融体系

5.5.2 完善财政支持体系

5.5.3 完善税收促进体系

5.6 设立科学的组织机构体系

5.7 形成丰富的信息服务体系

5.7.1 信息服务体系的机构基础

5.7.2 信息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及方式

5.8 建立全面的人才培养体系

5.9 构建完善的政府监管体系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对外投资已经成为世界各个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提高国家及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政府作为支持力量,在全球对外投资的蓬勃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开始投身于发展对外投资的大潮。“走出去”战略作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体现,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酝酿、萌芽和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宏观层面的促进与服务体系时刻在发挥着作用,每一个政策的发布,法规的出台,金融政策的变化等都会对“走出去”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分为政策、法律、外汇、金融等9个子体系,其发展分为萌芽、探索、调整、过渡和提升5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子体系都呈现不同的特点。随着体系的演进,我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实现了由初步发展到迅速发展的转变,尽管如此,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我国企业“走出去”遇到了一些障碍,2011年中海外公司在波兰的失利正是这些障碍的集中体现。要解决“走出去”促进与服务体系的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从政策、法律、外汇、金融、机构、信息、人才以及监管等多个角度出发,多措并举,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增强其竞争力,推动我国对外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