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区域差异性分析
【6h】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区域差异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3 本文的框架和思路

1.4 研究方法

1.4.1 实证分析方法

1.4.2 对比分析方法

1.5 文章的创新和不足

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2.1 货币渠道传导理论梳理

2.1.1 早期的货币渠道传导理论

2.1.2 现代的货币渠道传导理论

2.2 信用渠道传导理论

2.2.1 资产负债表渠道

2.2.2 银行信贷渠道

2.3 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3 我国货币传导渠道的分析

3.1 货币渠道分析

3.1.1 利率途径

3.1.2 资产价格途径

3.1.3 汇率途径

3.2 信贷渠道分析

3.3 中国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的总结

4 货币渠道和信用渠道在我国的区域差异

4.1 货币渠道的区域差异

4.1.1 金融资产的持有多样性

4.1.2 进出口总额和对外依存度

4.1.3 固定资产投资占比

4.2 信用渠道的区域差异

4.2.1 金融机构组成种类和数量

4.2.2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差异

4.2.3 存贷款占比差异

4.3 我国不同区域的货币传导渠道分析

5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介绍

5.1.1 单位根检验

5.1.2 协整检验

5.1.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1.4 脉冲响应分析

5.2 变量的选取

5.3 实证检验及结论

5.3.1 单位根检验

5.3.2 协整检验

5.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5.3.4 脉冲响应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手段和工具调节货币供求用以实现经济调控目标的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的是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货币政策的传导对于货币政策运行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货币政策传导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存在着明显的地域性差别,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当前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货币政策效应以及传导渠道在区域间表现出来的差异电日益突出。这不仅降低了统一的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而且进一步加大了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加剧了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因此,研究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性差异对于增强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缩小各地区的发展差距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本文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本文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区域差异的背景和意义出发,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文章的写作框架和思路,对西方经典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理论梳理提出中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从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两个方面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和现状进行分析,指出这两种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有重要的作用,然后就这一结论分析我国东、中、西和东北地区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得出初步结论,进而通过实证检验建立VAR模型对上述的结论进行论证,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认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要以信贷渠道为主,且传导渠道在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管是货币渠道还是信贷渠道,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货币政策传导效果较为显著,东部地区略优于中部地区;而对于货币渠道来说,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最弱,并且西部地区的货币渠道出现严重的滞后效应;对于信贷渠道,东北部地区的效果比较好,优于西部地区,但是对于银行信贷的依赖性却是最大。进而提出我国应该在统一的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当中应该适度的考虑到区域的特点,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去弥补这一差异,保证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同时要积极的推进利率市场化,进一步的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发展我国的资本市场,逐步的扩大货币渠道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作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