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培育——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分析
【6h】

我国市场基准利率的选择与培育——基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性质

2.1.1 基本属性

2.1.2 延伸属性

2.2 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

2.2.1 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的设定

2.2.2 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的传导

第3章 中国金融市场利率体系现状分析

3.1 政策利率分析

3.2 市场利率分析

3.3 利率传导分析

第4章 基准利率选择的基础性检验

4.1 波动性检验

4.2 基准性检验

第5章 基准利率与货币政策的传导性检验

5.1 检验方法和数据

5.1.1 检验方法

5.1.2.数据选取

5.2 初步数据统计

5.3 VAR实证检验及分析

5.3.1 格兰杰因果关系(Granger)检验

5.3.2 正交脉冲响应

5.4 协整实证检验及分析

5.4.1 协整关系检验

5.4.2 协整结果分析

5.4.3 脉冲分析

第6章 基准利率与宏观经济要素的相关性检验

6.1 变量及数据分析

6.2 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7.1 结论

7.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基准利率是利率体系的核心,能够反映和影响货币市场其他利率的变化,与宏观经济联系密切,既是市场中金融产品的定价基础,又充当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工具。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在逐渐向价格型调控转变,发挥利率的作用,提高调控的灵活程度。作为利率走廊的核心,基准利率的合理确定及培育将有利于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落实,促进经济发展。
  2015年10月,我国基本取消了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改革和货币调控开始进入以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为核心的新阶段。当前经济放缓,具有通胀压力。当经济出现“滞胀”时,我国央行更看重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引发的影响,多采用来扩张性、但较“温和”的价格型操作方式。确定合理的基准利率在经济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利率受到央行政策的影响,可以通过基准利率的反映情况来考察传导渠道的顺畅程度;另一方面,利率与宏观变量间的联系紧密,能够作为经济调控的中间传导枢纽。从这两方面,培育合理的市场基准利率有利于提高对经济形势的研判准确度,提高调控的效率。
  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利率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存在多种利率并行的情况,各种利率都有自己的特点,但是还没有一个能够完美接任市场基准利率这一角色的利率。我国利率可以主要分为政策性利率和市场利率,其中政策性利率指国家能直接控制调节的利率,如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央票利率。市场利率指由市场资金供求力量决定的利率,如同业拆借利率。这些利率都有基准利率的特点,但也存在不足。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基准利率将在利率体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选择和培育是一个有意义的研究问题。
  借鉴并改进已有研究,研究将立足于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框架,从利率各品种之间的联动性及基准利率地位、市场利率与货币政策利率的关系、市场利率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三个方面,做逻辑概念和数量分析,并对第二部分着力论证。文章在检验时间序列变量稳定性的技术上,采用VAR和VECM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相互间的引导性,辅以脉冲响应分析,研究动态冲击下的反应情况。以期理清市场利率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明晰基准利率在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对我国基准利率选择和培育的初步构想。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一是将研究框架构建在价格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将基准利率选择与货币政策相结合,在兼顾基准性的同时,更注重传导枢纽功能。二是对利率数据采取了分段分析,比较清楚的呈现出金融危机前后,基准利率间地位和相互关系的变化。三是将货币政策利率做短期和中期的区别,从动态视角研究基准利率对不同期限政策利率冲击的反应灵敏度(速度与强度)和恢复短期均衡的能力。四是在研究市场利率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关系时,引入社会融资规模要素,使研究不再局限于货币市场,可视为基准利率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初探。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借助不同模型得出相似结论,互为佐证和补充,以期提高可信性,愿对基准利率问题的探讨有所助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