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研究——基于成长性动因的视角
【6h】

中国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研究——基于成长性动因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概述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方法

1.4 本文框架

1.5 本文特色与贡献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盈余管理的基本理论

2.2 盈余管理的产生

2.3 IPO盈余管理

第3章 企业成长性

3.1成长性的认识

3.2 企业成长性的特征

3.3 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因素

第4章 创业板公司IPO成长性与盈余管理

4.1创业板市场的意义

4.2 创业板市场的特点

4.3 创业板法律制度概述

4.4 IPO理论

4.5 我国创业板市场首次发行新股(即IPO)的上市标准

4.7 创业板企业IP0过程中的成长性评价

第5章 创业板公司IP0过程中的盈余管理方法研究

5.1 三种独特的盈余管理方法与企业IPO成长性

综合以上三个案例,我们得出如下启示和建议:

第6章 研究结论

第7章 规范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启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证券市场在社会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创业板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主板市场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同的上市标准,服务对象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经营时间短,抵御风险的能力小,所以它要想一跃龙门,成功完成华丽转型,顺利跨入上市公司这道“龙门”,筹资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板市场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经济中应运而生。它的诞生,为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生存之道开辟了一个辉煌的新天地。
  尽管创业板市场上市门槛比主板低,但这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对创业板企业的经营利润等盈利水平都有较高的要求。法律规定的这方面的要求一般是两类:一类是对创业板发行上市的实体的要求;一类是对创业板发行上市的程序的要求。这两项要求是相互依赖,缺一不可的。运作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问题,首先是有关创业板发行上市的实体问题。只有对公司是否具备一定的实体条件,才能进入到创业板上市的程序问题。
  在此,本文以创业板IPO过程中企业盈余管理问题为核心,结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暂行条例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成长性的粉饰等相关情况,以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一步探讨IPO过程中创业板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目的,采取一定手段粉饰利润,提供虚增的盈利指标,达到上市目的这一行为。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首发暂行办法》,对信息披露做了很明确的规定:创业板企业具有业绩不稳定、经营风险高、退市风险大等特点,这样投资者要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发行人一定要在招股说明书中具体提示投资人,投资人应当全面了解拟上市公司的各方面情况,并对招股说明书披露的风险因素审慎决策。因为创业板公司很多是在前三年盈利水平一年胜于一年高,盈利指标在IPO上市前一直持高不下,而上市后会由于盈余管理空间有限,财务真实水平开始水落石出,每况愈下。所以投资者一定要多方位考察,多渠道了解目标上市企业。一般是那些财务基础弱的创业板公司,在IPO前后经营业绩判若两方,呈现出犹如开口向下抛物线顶点回落的迹象,所谓“富不过三年”的萧条景象就是这样产生的。
  本文基于这样的特殊背景,运用理论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统计与对比的分析法,进一步展示创业板公司在IPO过程中上市的复杂情况,旨在揭示创业板公司IPO过程中成长性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创业板公司IPO过程的盈余情况及特点,盈余管理因素和具体盈余管理办法,从而为政府监管部门及投资者指明方向,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