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校本科学生评教主体性作用研究——以M大学为例
【6h】

高校本科学生评教主体性作用研究——以M大学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内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相关研究

1.3.2 国外关于高校学生评教的相关研究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意义探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学生评教的内涵

2.1.2 学生评教有效性的内涵

2.1.3 主体性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学生参与理论

2.2.2 学生评教理论

2.3 学生评教的价值

2.4 学生参与主体性的价值

第3章 研究方法与影响因素分析

3.1 学生主体性影响因素

3.1.5 评教结果利用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

3.2 因素分析与假设提出

3.3 问卷设计

3.4 M高校学生评教问卷发放情况与分析

3.4.1 问卷信度分析

第4章 制约学生评教主体性参与的因素

4.1 M大学本科教学评教情况概述

4.1.1 M高校学生评教流程与内容介绍

4.1.2 M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利用情况

4.2 学生评教中主体性偏离的表现

4.2.1 评教工作意义认知不足,缺乏能动性

4.2.2 评教组织学生参与不足,缺乏自主性

4.2.3 评教结果反馈利用不足,缺乏自为性

4.3 制约学生评教参与主体性的因素

4.3.1 教育供需失衡,缺乏市场竞争

4.3.2 学校强制实施,缺乏主动参与

4.3.3 评教设计失衡,缺乏学生参与

4.3.4 评教结果空置,缺乏有效反馈

4.3.5 教师漠视评教,评教初衷难实现

第5章 提升学生评教主体性路径探究

5.1.2 学生评教过程的主体性体现

5.1.3 评教组织设计中的主体性参与

5.1.4 学生评教内容的主体性扩展

5.2 我国高校学生评教主体性的实现路径

5.2.1 在教学评价前期宣传中调动学生意愿

5.2.2 在教学评价标准制定中引导学生参与

5.2.3 在教学评价组织运行中创新评价形式

5.2.4 在评价结果的利用上重视学生发展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每学期一次的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评教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学生是评教的最大受益群体。但目前学生随意评教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评教流于形式、评教结果失效,丧失“以评促教”的意义,因此提升学生评教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学生评教结果有效性缺失的原因复杂,是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学生主体性地位丧失是重要因素。
  本文从学生主体性地位角度出发,阐述当前主体性地位缺失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建议,具体而言本文研究内容包括:第一,文献综述。研究梳理学生评教有效性和学生评教主体性研究相关材料,通过对比中外学者研究相关著作,确定本研究方向。第二,对教学质量评价与主体性相关概念与理论加以总结和论述,阐述评教意义,形成本文研究理论基础。第三,选取研究方法,通过对M大学学生问卷调查与重点问题师生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获取一手信息与数据,论证数据有效性,为分析影响因素奠定基础。第四,在对M高校师生调查基础上,总结归纳评教中制约学生主体性参与的因素并深入分析。第五,根据影响因素,参考国外理论与成功经验,提出路径解决建议。第六,结论与讨论,总结本文结论与不足之处与提出未来展望和发展方向。高校应从重视学生主体性地位出发,提高学生对于自身主体性的认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教,丰富评教形式,达到提高评教有效性的目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