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清利疏补肝脾并调法抗病毒性肝炎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6h】

清利疏补肝脾并调法抗病毒性肝炎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缩略语

文献综述

综述一病毒性肝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1.对病毒性肝炎的辨证论治

2.根据客观检查指标用药

3.专病专方治疗

4.评价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肝损伤研究进展

1.肝细胞损伤的机制

2.肝损伤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3.抗肝细胞损伤的药物

参考文献

理论研究

1.中医肝脏生理功能及其特点

2.中医肝脏的病理变化及其规律

3.中医治疗肝病的法则及其特点

4.中医对病毒性肝炎的认识

5.治疗病毒性肝炎大法的确立

参考文献

实验研究

1.清利疏补肝脾并调法对D-GalN致肝损伤肝功能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2.清利疏补肝脾并调法对D-GalN致肝损伤细胞因子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片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是由肝炎病毒所致的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急性或持续性传染病.目前已明确的肝炎病毒至少有五种,即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另外,己型、庚型和输血传播肝炎病毒(TTV)正在进一步确认.在各型病毒性肝炎中,乙肝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约有3亿HBV感染者,我国属HBV感染的高流行区.据我国传染病报告和疾病监测网统计,乙肝占急性肝炎病例的25%左右,与HBV感染有关的肝病年死亡率约23/10万,其中肝癌死亡率为13/10万.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损伤主要由机体免疫应答所介导,当病毒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后,产生致敏淋巴细胞和特异性抗体,特别是病毒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它们不但能与体内病毒起反应而加以杀灭,而且也因受病毒感染的肝细胞表面带有病毒抗原而引起肝损伤,导致肝细胞变性肿胀和坏死.现代医学的治疗战略正在从对抗疗法转向调节对策,从抗肿瘤、抗细菌和抗寄生虫的研究趋向于改善和促进机体防御能力的研究.这个发展方向,正是中医药的优势和特点.清利疏补肝脾并调之剂是基于中医学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清利湿热、疏肝养肝、调和脾胃、活血通络之功用,符合肝之病理特点,尤其病毒性肝炎的湿热内蕴、络脉瘀阻、肝郁脾虚之病因病机.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中医藏象理论、研制新的抗病毒性肝炎有效方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著录项

  • 作者

    郭燕;

  • 作者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学科 中医基础理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陈明;
  • 年度 200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R271.116;
  • 关键词

    病毒性肝炎; 肝损伤; 肝脾并调; 清利疏补;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