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探讨竹笛独奏与竹笛重奏的互补性
【6h】

探讨竹笛独奏与竹笛重奏的互补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笛乐艺术

(一)二十世纪初的竹笛艺术

(二)竹笛独奏地位的确立

(三)解放后竹笛艺术的发展

二、二十世纪下半叶竹笛独奏与竹笛重奏的蓬勃发展

(一)竹笛艺术独奏形式在改革开放后的新发展

(二)竹笛艺术新时期、新形式的迫切需求

三、二十一世纪笛乐艺术的新发展——以中国竹笛乐团为例

(一)乐团筹建

(二)实践活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上世纪中叶,笛坛前辈、北派笛子大师冯子存先生,把原本给戏曲伴奏的竹笛以独奏形式搬上舞台,至今已有六十余载。这期间,业内许多前辈和从业者在乐器改革、律学、乐器声学、乐曲创作、表演形式等等方面均做出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努力与尝试,使笛乐艺术得到了巨大进步和发展。因此,今天的笛箫不仅仅只存在于独奏和伴奏中,重奏、合奏也发展的如火如荼。这其中,笛箫的独奏和重奏是现今笛乐艺术发展的两大重要课题。
  本文绪论主要是简单梳理中国传统笛乐艺术的发展。从上世纪考古学发现的骨笛开始,直到20世纪初笛乐艺术发展的整个历史脉络,以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做一个大致的梳理。
  第一章主要以上世纪初为起点,介绍自“新文化运动”产生以来,刘天华、萧友梅、赵元任等当时的一批学贯中西的国乐先驱,在知识分子一层掀起名噪一时的国乐改进活动。在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方面以推陈出新为宗旨,成立一系列的国乐社团,并组织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推动着当时社会的国乐大发展的态势。笛乐艺术正是在这样一个国乐盛行的时代,由卫仲乐、孙裕德、冯子存等一批前辈,把笛乐艺术从原本散落在民间各地的戏曲班子、乐种社团,通过不断的借鉴学习和改革推进,由伴奏的从属身份在上世纪中叶搬上舞台确立独奏地位。
  第二章主要介绍,笛乐艺术确立独奏地位至改革开放前,在曲目创作、教材编纂、专业教学、乐器改革等诸多方面呈现蓬勃发展后,面临西方的多元音乐文化冲击,进入到寻求新发展的又一历史时期。在西方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等新兴音乐艺术和新时期电子信息化社会的大浪潮席卷时代,传统笛乐艺术如何借鉴西方、立足传统,为笛乐开拓创新,成为了这一时期笛乐人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第三章以笛乐界中最早接触西方电子音乐制作的领军人物,张维良教授所创建的竹笛乐团为例,从乐曲创作、系统教学、教材编写、表演实践、技术发展、音乐美学等方面,到构建传统民乐和笛乐艺术的科学化、系统化高校教育平台,全方位的阐述笛乐艺术在独奏、合奏、重奏各方面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可发展空间。
  结语从确立独奏地位至今,笛乐艺术发展不过短短几十年。较之笛子独奏艺术发展初期,现今多种手段的表演形式、从艺者自身艺术修养的提高,都推动着笛乐艺术的蓬勃发展。面对越来越快的社会的发展,笛乐艺术未来该如何更好地学习借鉴同行艺术,提升推进自身发展的更广大空间是我辈笛乐人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的问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