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6h】

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写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计算——恶唑烷酮类化合物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

实验方法

结果与讨论

第二部分全新化合物的合成

1材料

2研究方法与结果

讨论

第四章: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一

植物源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首先运用相关的软件包CS Chemoffice SDK(Chemdraw,Chem3D),对样本EP0127902中的一系列高活性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的三维构象进行研究,建立了三维药效基团模型:噁唑烷酮环3-位苯环与噁唑烷酮环共平面或近似共平面,噁唑烷酮环5-位取代基在噁唑烷酮环平面的左前方的构型对抗菌活性有利,噁唑烷酮环上羰基氧原子作为氢键供体.初步推测了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的重要位点及其相互结合的假想模型.运用Accelrys Cerius 2软件包中的与药物设计相关的QSAR模块,采用比较分子力场分析方法(CoMFA)及偏最小二乘法(PLS),对样本EP0127902中的一系列活性各异的噁唑烷酮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QSAR方程,可用于预测活性;通过CoMFA等势系数图分析得到化合物周围力场分布强弱对活性的影响,发现范德华力场的作用是主要的,而静电场的作用很小.从而使药物与受体相互作用假想模型更趋于合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基于受体的合理的药物设计.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