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低场强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
【6h】

低场强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部分 中文摘要

第二部分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英文摘要

第二部分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低场强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的应用

第二部分高场强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探讨

综述一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

综述二MR弥散加权成像在腹部和盆腔肿瘤的应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分两部分论述了低场强和高场强磁共振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 第一部分:低场强MRI在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分期的应用。 目的:评估低场强MRI(0.5T)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和对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受侵、淋巴结转移及其它部位受侵的价值,同时观察T2WI和增强扫描T1WI/3D序列对肌层浸润深度及子宫颈受侵方面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前瞻性分析239例经临床怀疑或经诊断性刮宫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MRI对子宫内膜癌浸润深度、子宫颈受侵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并比较T2WI和增强扫描T1WI/3D序列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子宫颈受侵方面的差异及一致性。 结果: MRI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为97.80%(222/227),诊断准确率93-31%(223/239)。联合应用T2WI和增强扫描T1WI/3D序列定位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符合率为73.2%;肿瘤局限于内膜,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6.7%/95.6%/91.9%,浸润浅肌层67.2%/84%/73.2%/,浸润深肌层93.8%/77.6%/81.3%。单独应用T2WI对肿瘤局限于内膜、浸润浅肌层和深肌层的准确性分别为86.1%/70.0%/80.9%,单独应用增强扫描T1WI/3D序列分别为91.1%/72.6%/81.6%。联合应用两种序列与单独应用T2WI或增强扫描T1WI/3D之间对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P=0.448、0.902),两种序列之问无统计学意义(P=0.268),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appa值为0.751,P=0.000。 联合应用T2WI和增强扫描T1WI/3D序列评估子宫颈受侵,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60.6%/91.2%/83.3%, T2WI序列为58.1%/91.2%/81.3%,T1WI/3D/芋列为71.2%/89.8%/84.5%。两种序列对有无子宫颈受侵评估的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P=0.501),一致性检验结果为:Kappa值0.922,P=0.000。 MRI对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0.0%/94.7%/93.3%。宫旁受侵分别为50%/97.4%/93.8%。对浆膜受侵的敏感性为54.5%,卵巢转移的敏感性为36.4%。 结论: 低场强MRI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对肌层浸润深度、子宫颈受侵、淋巴结转移能够作出比较准确的评估,能够更好的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手术和治疗方案。T2WI和增强T1WI/3D序列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及子宫颈受侵方面的评估有很好的一致性。 第二部分高场强MRI弥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的应用探讨。 目的:应用高场强磁共振对子宫内膜癌进行灌注和弥散加权成像,探讨两种成像方法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 材料和方法: 对25例临床怀疑或经诊断性刮宫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行MR常规扫描及弥散加权和灌注加权成像。弥散加权像选择五组不同的b值(200、400、600、800、1000s/mm<'2>),观察病变和肌层的ADC值随b值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子宫内膜不同病变之间ADC值的差异。灌注加权像采用LAVA(容积扫描序列)序列,观察肿瘤的灌注形式、灌注曲线的形态、观察病变与正常子宫肌层、不同病变之间和肌层与子宫颈之间灌注值的差异。 结果: 1、子宫内膜病变在弥散加权图像上与肌层相比均呈明显高信号,且两者的ADC值随b值的增大均逐渐减小。肿瘤ADC值/肌层ADC值(R<,T/M>)也随b值的增大逐渐减小,且在b=1000和600 s/mm<'2>、1 000和400 s/mm<'2>、1000和200 s/mm<'2>时R<,T/M>有统计学意义(P=0.039、0.034、0.036)。内膜病变的ADC值在不同b值下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内膜病变和肌层的ADC值比较,两者在任何b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在b值为200、400、600、800、1000s/mm<'2>时,子宫内膜癌的ADC值分别为2.22×10<'-3>、1.58×10<'-3>、1.32×10<'-3>、1.21×10<'-3>、1.05×10<'-3>mm<'2>/s. 2、16例患者子宫的增强形式为:Ⅰ型内膜下增强带(SEE)5例;Ⅱ型内侧肌层或连接带早期明显强化10例;Ⅲ型为肌层主要是外侧肌层增强,共1例。子宫内膜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形态:逐渐上升型,见于1例子宫内膜增生;上升-平坦型见于1例子宫内膜增生,11例子宫内膜癌和1例宫颈癌侵犯子宫体;上升-下降-平坦型,见于2例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与肌层的各项灌注值之间在正性增强积分(PEI)、峰值强化时间(TP)、及曲线上升的最大斜率(MSI)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弥散加权像对检出子宫内膜病变非常敏感,但是对于癌和不典型增生的鉴别仍有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够准确的显示病变,建议应用b值为800或1000进行弥散加权像。 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增生的灌注曲线形态有明显不同,并且在峰值强化时间差别较大。我们认为灌注加权成像能够对两种病变进行鉴别,但此结果还有待于大样本量进一步观察。

著录项

  • 作者

    王立侠;

  • 作者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清华大学医学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 学科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授予学位 博士
  • 导师姓名 周纯武,欧阳汉;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子宫肿瘤;影像诊断学;
  •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淋巴结转移; 浸润深度; 磁共振成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