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优秀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训练研究
【6h】

我国优秀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训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任务

2 文献综述

2.1竞技艺术体操规则的导向性作用

2.2 国内外与少年艺术体操下肢力量、稳定性训练相关研究

2.3 研究思路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机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特征对下肢力量与稳定性训练的影响

4.2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素质需求特征对下肢力量与稳定性训练的影响

4.3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专项训练特征对下肢力量与稳定性训练的影响

4.4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及稳定性对动作技术的影响

4.5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训练特征

4.6 艺术体操专项特征与少年运动员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训练的结合

4.7 实验结果分析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附录

附录A:1997—2009年艺术体操国际评分规则中难度增加的统计情况

附件B 优秀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访谈提纲

附录C实验中采用的训练方法

附录D 实验中下肢力量训练动作的具体方法和要求

附录E 实验前后测试成绩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为备战2014年青奥会,国家艺术体操队经过多次测试筛选7名运动员进入国家集训队,进行青奥会的备战训练。由于集训队员在体能方面存在不足,所以教练员团队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确定下肢力量与稳定性训练为本阶段体能备战的主要训练内容。
  文本的研究对象为7名12岁国家艺术体操集训队队员,采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测量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现场观察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引入FMS测试方法,通过对其下肢运动功能测试,并对运动员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又进行了专项技术动作的分析、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训练现状分析,根据其年龄及专项特征,发现其在下肢力量和稳定性方面存在的不足,综合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训练方法及手段,指导训练实践,为我国优秀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训练提供可行性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1)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及稳定性直接影响动作技术的发挥及运运动员的运动表现。
  (2)针对艺术体操的项目特征,将少年队员下肢力量及稳定性训练方法分为下肢动力性力量的训练,下肢静力性力量训练及下肢跳跃(爆发力)训练。
  (3)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下肢动力性力量训练可采用徒手立踵、阻力摆腿、徒手、负重或使用不稳定器械进行下肢屈伸力量练习等;训练器械可采用弹力带、弹力环、瑞士球、滑行盘等进行辅助训练;进行徒手、克服自重等下肢力量及稳定性练习时,可根据动作难易程度确定重复次数,但不宜超过30~35次/组;进行抗阻下肢动力性力量训练时,应采用较小负荷,且重复次数以20次/组为宜。
  (4)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下肢静力性力量训练可采用不稳定器械上保持一定时间难度动作、不稳定器械完成单侧下肢静控动作练习方法;训练器材可采用平衡盘、软榻、弹力带、瑞士球等进行辅助练习;不稳定器械上完成秒的动作控制的时间以单侧肢体5~8/组秒为宜,且应双侧交换练习,交换次数以5~10次/组为宜。
  (5)少年艺术体操运动员跳跃(爆发力)训练可采用连续跳跨越障碍物、多方向连续跳跃或跨越障碍物、徒手或小负荷连续半蹲跳跃、控制摆腿高度连续跳跃等;训练器材可采用栏架、绳梯等做障碍物,用跳绳等器材作为规定高度的标记物;徒手连续跳跃20次/组为宜,如负轻重量,可减至12次/组,连续跨越障碍物以完成8~10组为宜,固定高度跳跃中高度的选定应以运动员自身能力为依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