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京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研究
【6h】

北京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国外文献综述

2.1.1 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现状

2.1.2 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管理体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2.2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资金筹措

2.2.3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组织机构与管理

2.2.4 我国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评估体系研究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逻辑分析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体育俱乐部的起源及在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

4.1.1 体育俱乐部的起源

4.1.2 我国不同时期体育俱乐部的发展情况

4.2 我国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性质和作用

4.2.1 对青少年群体的界定

4.2.2 我国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建

4.2.3 我国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特点和作用

4.3 北京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基本情况

4.3.1 数量变化

4.3.2 各区分布情况

4.3.3 主要类型

4.3.4 开展的主要运动项目

4.3.5 依托单位及收费情况

4.3.6 工作人员和师资情况

4.3.7 资金资助情况

4.4 北京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面临的困境

4.4.1 依托学校的俱乐部数量分布不均衡

4.4.2 与依托单位的职责划分不清

4.4.3 机构设置不健全

4.4.4 缺乏沟通机制

4.4.5 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估体系

4.4.6 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

4.5 北京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健康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4.5.1 借鉴国外体育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经验

4.5.2 北京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8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为了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不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并在此基础上发现并选拔出具有运动天赋的竞技体育人才,我国于2000年开始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这一举措在《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再次得到重申。
  截止到2011年,北京市共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70所,分布在全市16个区县。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对北京市170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数量变化、分布状况、主要类型、开展的主要运动项目、依托单位、收费及师资等情况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并找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依托在中小学的俱乐部数量所占比例较大,但分布不均衡。一些拥有中小学数量较多的城区,其俱乐部数量反而较少,此外,这种不均衡还表现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创建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数量明显高于远郊城区;与依托单位的职责划分不清。现有部分俱乐部与其依托单位尚属从属关系,致使人财物不分,俱乐部机构形同虚设,影响了俱乐部的发展;机构设置不健全。部分俱乐部存在机构设置过于简单,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缺乏沟通和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主要是体育行政部门与教育、税务、审计、民政、物价等有关职能部门的正式沟通不畅,目前北京市针对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还没有制定一套系统的、切实可行的评估标准或管理办法,难以对其进行分类指导;资金来源渠道较单一。目前俱乐部收入主要来自会费、门票收入,依托单位的投入以及附加性服务收费三个方面,俱乐部的发展对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仍然具有很大的依赖性,筹资方式不够多元化,没有取得市场竞争的主体地位。
  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国外体育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成功经验,鼓励更多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明确界定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性质和职能,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场地设施建设。建立规范的组织机构,对俱乐部实行分级管理,理清和依托单位的关系;建立完善的评估激励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使资金来源多元化;加大宣传力度,保持北京市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健康持续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