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审查与认定研究
【6h】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审查与认定研究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及评价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二、域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本文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一、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内涵和外延

一、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种类

二、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证据性质

三、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转化形式

第二节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特征

一、取证方法的技术保密性

二、证据内容的易篡改性

三、取证手段的易侵权性

第三节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特性

一、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依附性

二、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相对独立性

三、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价值多元性

第三章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问题

第一节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实践问题

一、实证研究的样本和方法

二、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实践样态

三、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失当的原因

第二节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规则问题

一、未规定技术侦查材料转化形式的效力

二、保密措施影响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可靠性

三、未规定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排除规则

第四章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比较法考察与借鉴

第一节 英美法系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立法例

一、美国秘密监听证据审查与认定的立法例

二、英国通信截收证据审查与认定的立法例

第二节 大陆法系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立法例

一、德国秘密监听证据审查与认定的立法例

二、意大利秘密监听证据审查与认定的立法例

三、中国台湾地区通讯监察证据审查与认定的立法例

第三节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一、要求开示和质证原始技术侦查证据材料

二、主张裁量排除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材料

三、根据证据材料之间的关联性认定附带监听的效力

第五章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的完善路径

第一节 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审查内容

一、审查技术侦查措施的合法性

二、审查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真实性

三、审查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关联性

第二节 技术侦查材料转化形式的证据能力认定

一、保护规则构成了真实性审查规则的例外

二、证据转化并非保护侦查秘密的合法方式

三、情况说明作为“过程证据”说明取证的合法性

四、翻音材料作为派生证据辅助提高审查效率

第三节 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排除

一、强化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材料排除规则的刚性

二、明确排除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标准

三、分类认定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证据能力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2021年修订的《最高法解释》在第四章增加了第八节“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与认定”,修改规则的目的在于回应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在审查与认定问题上的争议。一方面,实践中技术侦查证据材料普遍被转化使用,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技术侦查违法现象严重,对公民基本权利构成现实威胁;另一方面,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司法审查不受重视,审查和认定流于形式,普遍承认技术侦查证据材料转化形式的证据效力,通常不排除内容可靠的非法技术侦查证据,证据审查无法有效过滤不真实和非法证据,作为程序性控制机制无法对技术侦查起到有力的规范作用。然而,2021年《最高法解释》关于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与认定规则依然粗疏,没有说明技术侦查证据的特性与一般的证据审查规则相抵触时应当如何调适,尤其是并未对技术侦查证据转化形式的证据能力,以及非法技术侦查证据的排除作出规定,无法有效解决实践中积弊。通过剖析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问题的根因,从理论上对存在的争议进行解析,结合域外具有参考性的立法经验,提出技术侦查证据材料审查与认定规则的完善建议。第一,明确技术侦查证据材料证据能力审查的内容,从合法性、真实性和关联性三个角度进行全面审查;第二,不能认为证据转化使用是保护侦查秘密的合法方式,技术侦查证据的转化形式不能单独作为证明案件事实的依据。原因在于技术侦查证据材料的保护规则作为例外规则具有严格的适用条件,其在适用方式上也与现有的证据转化不同。作为证据转化形式,情况说明作为“过程证据”随案移送,可以用于说明取证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翻音材料作为原始证据的简化形式可以用于辅助证据开示,提高质证的效率;第三,应当将非法技术侦查证据纳入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范畴,强化非法技术侦查证据排除规则的刚性,有力惩治技术侦查措施的违法乱象。明确排除非法技术侦查证据的标准,弥补法官在裁量能力上的欠缺。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AI论文写作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