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联理论、隐喻及翻译——从语用的角度释义和翻译隐喻
【6h】

关联理论、隐喻及翻译——从语用的角度释义和翻译隐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Acknowledgements

1 Introduction

2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etical Studies of Metaphors

2.1 Studies of metaphors in western countries

2.1.1Comparison/Substitution

2.1.2 Interactive study of metaphors

2.1.3 Cognitive study of metaphors

2.1.4 Pragmatic study of metaphors

2.1.5 Some other researches

2.2 Studies of metaphors in China

2.3 Summary

3 Relevance Theory and Metaphors

3.1 Relevance theory

3.2 Understanding metaphors with relevance theory

3.2.1 Metaphors as a descriptive use of language

3.2.2 Metaphors as effort-imposing loose talk

3.2.3 Metaphors as the optimal relevance

3.3 Summary

4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4.1 A brief review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4.1.1 Western studies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4.1.2 Studies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in China

4.2 Analysis of metaphor translation with relevance theory

4.3 Summary

5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展开▼

摘要

作为一种修辞方法,隐喻不仅仅常见于各种文学作品,在日常生活中也频繁出现。有统计数字表明,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每三句话中就会出现一个隐喻,甚至有人说,“人的一生当中要使用两千一百万个隐喻”。隐喻如此广泛的被使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这个语言现象。特别是如何翻译隐喻成了翻译理论家和翻译实践者共同关心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传统的修辞学、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等方面对隐喻的概念进行了探讨和界定。 文章第二部分对国内外隐喻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作了简要的回顾,主要介绍了“对比论”、“替代论”、隐喻互动理论及认知与隐喻和语用与隐喻等方面的研究。在诸多的理论当中,1986年由Sperber和Deirdre 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独树一帜,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分析了人类语言交际行为,给隐喻的理解和翻译指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关联理论指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那么作为交际当中被频繁使用的隐喻如何通过这一理论进行阐释和理解呢?本文的第三部分运用关联理论对隐喻进行了分析和阐释。 文章的第四部分探讨了广告作品中隐喻的翻译问题。分析证明,关联理论不仅能够从语言认知和语用的角度来解释隐喻,而且对隐喻的翻译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文章最后指出,本文关于关联理论对隐喻翻译指导作用的研究有很大的局限性,还需要通过更广泛深入的学习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关联理论对于不同文体中隐喻翻译的指导作用。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作者将为此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著录项

  • 作者

    张静;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树春;
  • 年度 2007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翻译学 ;
  • 关键词

    隐喻; 关联理论; 语用学; 翻译;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