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6h】

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的方法及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与实践现状综述

1.2.1 理论研究综述

1.2.2 实践现状综述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区域性运输通道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

2.1 区域性运输通道的界定与分析

2.1.1 区域性运输通道的界定

2.1.2 区域性运输通道的分类

2.1.3 区域性运输通道的特征分析

2.2 区域性运输通道的构成要素及影响环境分析

2.2.1 区域性运输通道的构成要素分析

2.2.2 影响区域性运输通道的外部环境分析

2.3 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理论与方法的适用性分析

2.3.1 四阶段法在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中的适用性分析

2.3.2 重要度法在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中的适用性分析

2.3.3 交通区位法在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中的适用性分析

3 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的方法研究

3.1 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研究的内容

3.2 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方法的总体设计思路

3.2.1 重要度区位线联合布局法基本框架

3.2.2 改进的重要度区位线联合布局法总体思路

3.3 区域性运输通道的交通节点确定方法研究

3.3.1 交通节点的选择方法

3.3.2 节点重要度计算及层次划分

3.4 交通区位线分析及重要度计算

3.4.1 交通区位线构造原理

3.4.2 区位线选择准则

3.4.3 区位线重要度分析

3.5 通道确定的大背景分析

4 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方法的应用:以江苏省为例

4.1 案例地区概况

4.1.1 江苏省自然地理及经济社会概况

4.1.2 江苏省交通区位分析

4.2 节点重要度计算

4.2.1 交通节点的选择

4.2.2 重要度计算

4.2.3 节点层次分析

4.3 区位线分析

4.3.1 江苏省产业区位分析

4.3.2 江苏城镇体系及都市发展区位分析

4.3.3 省内产业和城镇布局通道及重要度分析

4.4 既有通道及相关规划分析

4.4.1 现状通道布局分析

4.4.2 省内全国性综合运输通道走向分析

4.4.3 长三角区域通道分析

4.4.4 运输枢纽联系通道分析

4.5 江苏省运输通道布局规划方案的确定

5 结论

5.1 本文总结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发展运输通道是发展高效协调综合运输体系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要素之一。我国已经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圈、城市群、城市连绵区等新兴区域空间形态,打破了传统行政分割,使区域一体化发展成为客观趋势。区域性运输通道作为区域运输的骨干,承担着区域内部重要节点及区域对外的重要任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在新的形势下,其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更加突出。然而,目前区域性运输通道理论体系和规划方法并不成熟,明显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需求,本文将在完善区域性运输通道理论和规划方法改进及应用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新形势下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文基于综合运输体系思想,从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出发,应用交通规划及相关理论,对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以运输通道基本理论为切入点,界定了区域性运输通道的内涵,系统分析了其特征、构成要素及外部环境,并深入剖析了外部环境与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机理,发展和完善了区域性运输通道组成和演化机制的理论体系;针对区域性运输通道特性,对常用交通规划方法应用于区域性运输通道规划进行了适应性分析,评价了上述单一方法在解决该问题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节点重要度规划法与区位线规划法优势互补的运输通道重要度区位联合布局法,并引入大背景分析进行完善;在规划技术层面,从联合布局发整体优化的角度,对传统的运输通道交通节点的选择及重要度计算的方法和运输通道交通区位线分析、影响区域性运输通道的大背景分析的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进,形成了一套关于区域性运输通道布局规划的完整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以江苏省综合运输通道规划为案例,对文中提出的规划方法实践应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