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交通延误的路网交通状态评价分析
【6h】

基于交通延误的路网交通状态评价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致谢

论文说明: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研究现状综述

2.1 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研究现状综述

2.1.1 路段交通状态评价研究现状

2.1.2 区域路网交通状态评价研究现状

2.2 道路交通延误在交通状态评价中应用的研究现状综述

2.3 延误计算方法现状综述

2.4 小结

3 路段延误的计算及实例分析

3.1 引言

3.2 交通延误的定义及计算思想

3.2.1 交通延误的定义

3.2.2 延误的计算思想

3.2.3 道路速度分布曲线

3.2.4 交通延误的计算方法

3.3 北京市快速路数据模式

3.4 自由流速度(FFS)的确定

3.4.1 自由流速度的定义

3.4.2 自由流速度的计算方法

3.5 交通流的模态划分

3.5.2 三类交通流模态的划分方法

3.5.3 各类交通流的延误计算方式

3.6 北京市路段延误实例分析

3.6.1 实验路段的选取

3.6.2 路段延误参数计算

3.6.3 路段交通延误的计算

3.6.4 路径交通流延误的计算

3.7 路段交通延误分级

3.7.1 路段服务水平的主观评价分级

3.7.2 路段延误水平的分级标准研究

3.8 小结

4 路网延误的计算及实例分析

4.1 引言

4.2 城市交通网络的描述

4.3 路网宏观单位里程平均延误的计算方法

4.3.1 路网中路段权值的确定

4.3.2 路网延误的计算方法

4.4 路网OD径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

4.4.1 路网寻径KSP算法的介绍

4.4.2 路网OD间合理路径的定义

4.4.3 路网OD径路延误的计算方法

4.5 北京市路网延误的实例分析

4.5.1 实例路网的选取

4.5.2 路段特征数据的计算

4.5.3 路网宏观单位里程延误实例分析

4.5.4 路网OD径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实例分析

4.6 路网延误水平的分级标准研究

4.7 小结

5 基于延误的路网交通状态评估

5.1 引言

5.2 路网延误日变化分析

5.2.1 路网日平均小时延误分析

5.2.2 路网高峰小时平均延误分析

5.2.3 路网延误周变化分析

5.3 路网延误水平时间分布分析

5.4 基于路段延误的路网拥堵状况分析

5.4.1 路网每日路段延误等级分布

5.4.2 路网高峰小时路段延误等级分布

5.5 路网OD径路延误分析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交通路网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主要载体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伴随城市经济水平和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逐步从单一性的路段或者交叉口的拥挤演化为区域性的网络拥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交通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目前道路交通状态评价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面向区域路网交通状态评价领域的研究还并不是很多。现有研究成果中,主要以路网可靠性、路网交通流参数均值等方式来评价路网的交通状态。本文结合实际路网交通特征,选择路网单位里程延误这一物理意义较为明确的指标,作为路网交通状态的评价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根据微波检测器所采集的快速路交通流数据,对交通流状况进行分析,以路段速度空间分布曲线为基础,研究了一种基于交通流分模态的道路交通延误计算方法,并提出了道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这一评价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延误水平。根据道路交通服务水平主观评价的分级标准,对于延误进行了等级划分,确定处于拥堵状态的延误等级标准,为研究路网中拥堵路段的分布提供依据。
   在此算法的基础上,探讨了面向不同对象的两种路网延误。其中路网宏观单位里程平均延误是以交通管理部门为对象,旨在为交通管理部门提供路网的延误水平宏观评估结果,为交通管理部门的宏观交通措施的制定提供支持;路网OD径路单位里程平均延误旨在为出行者提供出行径路选择,出行延误时间估计道路延误水平评估等作用。最后采用北京市工作日与双休日的交通数据,进行了分析方法和延误计算算法的实例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对所选实例区域路网从路网的总体延误程度、路网的延误影响范围、路网的延误时间分布、以及少数延误水平较低的路段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分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