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行人出行时间的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研究
【6h】

基于行人出行时间的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3.1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1.3.2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

1.3.3 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思路及技术路线

2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内在基础及内涵

2.1 技术特性比较

2.2 功能定位比较

2.3 客流规律分析

2.3.1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规律

2.3.2 常规公交客流规律

2.3.3 客流规律形成的主要原因

2.4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的内涵

2.4.1 影响系统协调的外部因素

2.4.2 协调的含义及特征

2.5 本章小结

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协调研究

3.1 轨道交通换乘枢纽研究

3.1.1 换乘枢纽的分类

3.1.2 换乘枢纽规划的基本原则

3.2 轨道交通站间距的优化

3.2.1 行人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

3.2.2 出行方式选择模型

3.2.3 站间距的确定

3.3 模型算例

3.4 本章小结

4 常规公交接运线网研究

4.1 调整的必要性和目标

4.1.1 调整的必要性

4.1.2 调整的目标

4.2 调整的基本原理

4.2.1 调整的基本原则

4.2.2 遗传算法模型的引出

4.2.3 遗传算法的步骤

4.2.4 接运公交线网优化模型

4.3 本章小结

5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评价体系研究

5.1 评价指标选原则

5.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3 评价指标分析及量化

5.4 灰色聚类法的原理与步骤

5.5 本章小结

6 算例分析

6.1 北京地铁五号线概况

6.2 模型的计算及分析

6.3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方案评价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和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当前社会人们的日常出行愈来愈频繁,对交通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轨道交通和地面常规公交虽然同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组成部分,但二者在输送客流方面存在差异,为此,需要两种交通方式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以便更好地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输效率。
  本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在技术特性和功能定位方面的不同,并结合客流发展规律进行了说明,指出了客流规律形成的根本原因,即行人对出行方式的选择主要是基于出行时间来考虑的。之后阐述了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协调的内涵及表现形式和研究方法,并以此为理论基础,结合行人对出行时间的要求,提出了从轨道交通站间距优化和接运公交线路布设两方面进行协调。
  以出行者个人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轨道交通站间距优化模型,通过出行距离和出行效益之间的关系,得出最优站间距,提出了大于临界距离的出行由轨道交通承担,小于临界距离的出行由常规公交承担的观点,为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客流吸引的合理性奠定基础;在轨道交通线路一定的情况下,构建接运公交线路优化模型,以行人出行总时间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求解,解决轨道交通吸引范围内接运公交的线路优化问题,通过建立灰色聚类评价指标体系,对提出的优化方案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以北京地铁五号线刘家窑站和宋家庄站及周边的公交站点为实例,运用上述方法进行线路优化并对优化方案做出评价,验证了上述方法的可行性。

著录项

  • 作者

    夏辉;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万传风;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交通系统;
  •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公共交通; 行人出行时间;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