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传承与颠覆——《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地之国》的互文性研究
【6h】

传承与颠覆——《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地之国》的互文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ABSTRACT

Table of Contents

Introduction

0.1 Background Research

0.2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Great Gatsby and Netherland

0.3 Thesis Statement

0.4 The Roadmap to the Subsequent Chapters

Chapter1.Intertextuality

1.1 An Introduction to Intertextuality

1.2 Poststructuralist Theories of Intertextuality

1.3 Reading Kristeva,Reading Intertextuality

1.3.1 Language as an Ideologeme

1.3.2 Text as the Psychic Space

Chapter2.Juxtaposition and Subversion

2.1 Narrative Identity

2.1.1 Fitzgerald’s Extravagant Life Style and Gatsby’s Party

2.1.2 Hans’ Chelsea Hotel and Joseph O’Neill’s Spiritual Dwelling

2.2 Narrative Mimesis

2.2.1 Uniqueness

2.2.2 Universality

2.3 Origin of the American Dream

Chapter3.Juxtaposition and Heritage

3.1 Two Sides of a Literary Coin

3.1.1 Fitzgerald’s Defiance

3.1.2 Joseph O’Neill’s Rebellion

3.2 A Tale of Two Cities

3.2.1 East Egg vs.West Egg

3.2.2 New York vs.London

3.2.3 Hague vs.Manhattan

3.3 Sublimity of the American Dream

Chapter4.Heritage and Subversion

4.1 Death of Gatsby and Chuck

4.1.1 Dedication of Gatsby

4.1.2 Disillusionment of Chuck

4.2 Rebirth of Nick and Hans

4.2.1 Repentance of Nick

4.2.2 Redemption of Hans

4.3 Demise of the American Dream

Conclusion

Works Cited

声明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菲茨杰拉德试图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描摹更为广泛和深刻意义上的美国梦。这部以梦幻破灭、人生颓败为主题的小说,是美国“迷惘一代”作家的一部带有自我体验性质的文学作品,是“一战”后美国精神生活的真实写照。约瑟夫·奥尼尔的力作《地之国》也传达了对其两难困境和普世价值的思索。在动荡和困窘中,无时无刻不为生计所苦的移民生活没有使美国梦的精神萎缩,反而过滤得更加细致和纯粹。美国梦,在多元文化融合的纽约,为人们带来的是希望也是失望,是自我塑造的无限可能,也是迷失与幻灭的无底深渊。财富,爱情,荣誉在“梦想”的大框架中一一展现,两部小说中并置的文学元素彻底颠覆了小说本质的含义,而后继作家对传统写作范式的传承也让故事呈现出一种杂而不乱的和谐布局,让读者从中体会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国内外评论者们对于两部小说的意义发掘多着重于文学理论框架下的解读,却鲜有对于小说写作范式及文化意义传承的研究。因此,在克里斯蒂娃的互文理论昭示之下,本文重在从历史文化语境的角度,分析文学语言对于意识形态的传承以及颠覆,并从互文性视角入手,从传承,并置与颠覆三个方面来具体阐释两部小说中美国梦的缘起,发展和幻灭,并由此凸显其颠覆意义。
  互文性强调文本结构的非确定性,强调任何文本都没有固定的界限,强调任何文本都不可能脱离其他文本而存在---每个文本的意义产生于它跟其他文本的相互作用之中。从文本之网中抽出的语义成分总是超越此文本而指向其他先前文本,这些文本把现在的话语置入与它自身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的争夺中,从而勾连起更大的社会文本。从人物塑造与作者生平的微妙关联,到象征意象对故事情节的推波助澜,从两部作品时空变换的叙事格局到两位作家殊途同归的敏锐感知,从秉承传统的叙事风格,到追寻意义的不断颠覆与重构,在能指的喧嚣与意义的开合未定中,小说家们不断将意义所指引申、交叠,透析出深刻的思想内涵与人文关照。在克里斯蒂娃的理论指引下,并置将两个或更多的文学元素放在一起,对读者产生特殊的影响,它将两个看似不一致的成分呈现在主题中,相互作用,相互平衡。与此同时,在多重语境铺设之下所凸显的颠覆意义也印证了小说本身以及它与先前文本的互文勾连。

著录项

  • 作者

    马歆墨;

  •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授予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 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宫玉波;
  • 年度 2014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I712.074;
  • 关键词

    互文性; 美国文学; 小说创作; 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