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住有所居”之路——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对比研究
【6h】

“住有所居”之路——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政策背景

1.2 国内外理论研究综述

1.2.1 香港公屋

1.2.2 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界定

1.4.1 研究对象

1.4.2 相关概念界定

1.5 研究对象的可比性分析

1.5.1 发展背景与社会问题的可比性

1.5.2 保障机制的可比性

1.5.3 规划设计的可比性

1.6 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 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发展历程

2.1 香港公屋

2.1.1 香港回归前公屋发展历程

2.1.2 香港回归后公屋发展历程

2.2 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

3 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保障机制的对比研究

3.1 管理机构与法律法规

3.1.1 香港公屋:独立机构,法度严明

3.1.2 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管理逐步细化,立法初步构建

3.1.3 小结

3.2 融资制度与土地供应制度

3.2.1 香港公屋:可持续的财务运转,政府直接划拨土地

3.2.2 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拓宽财务渠道,加大土地供应

3.2.3 小结

3.3 配租制度

3.3.1 保障对象与保障产品

3.3.2 轮候机制与租金制度

3.3.3 退出机制

3.3.4 小结

3.4 后期管理模式

3.4.1 香港公屋:外包重信重质,租户参与管理,扣分有章可循

3.4.2 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管理重质统一,租户参与管理

3.4.3 小结

4 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规划设计的对比研究

4.1 宏观层面

4.1.1 选址

4.1.2 混合居住

4.1.3 小结

4.2 中观层面

4.2.1 规划布局

4.2.2 外部空间设计

4.2.3 公共服务设施

4.2.4 小结

4.3 微观层面

4.3.1 建筑设计的集约化

4.3.2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

4.3.3 建筑设计的适应性

4.3.4 绿色设计与绿色建造

4.3.5 小结

5 香港公屋对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启示

5.1 完善保障机制

5.1.1 进一步完善管理组织构架和相关法律法规

5.1.2 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5.1.3 实现住房保障层次多元化

5.1.4 建立有效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5.1.5 确立适当的物业管理模式

5.2 “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

5.2.1 宏观层面——建立整体化的城市居住空间体系

5.2.2 中观层面——构建宜人便捷的生活空间网络

5.2.3 微观层面——设计标准化、精细化、绿色化

6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本文立足于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在全面研究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宏观的研究视角,寻求二者间的在发展背景、社会问题、保障机制和规划设计等方面的可比性与突破点,通过对比分析,在香港公屋多年探索实践的“先行”经验基础上,对“后行”的北京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乃至整个内地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体系提出合理建议。
  本文对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对比研究主要就保障机制和规划设计两个层面展开。在研究过程中又分别对每个部分进行细化与深入,并最终总结出香港公屋对北京市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启示。
  具体而言,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立论依据。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可比性分析(发展背景与社会问题、保障机制、规划设计)、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等。
  第二章就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总结及阐述。根据时间脉络,对二者的发展过程及现状进行梳理。
  第三章,着重就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保障机制层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从管理机构与法律法规、融资制度与土地供应制度、配租制度、后期管理模式等几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与对比分析。
  第四章,这是本文的重点章节。着重就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规划设计层面进行了对比研究。分别从宏观层面(选址、混合居住)、巾观层面(规划布局、外部环境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微观层面(建筑设计的集约化、标准化、适应性、绿色设计与绿色建造)等角度,对二者进行了层次鲜明的对比研究。
  第五章,通过前面几章的研究和对比,总结出在保障机制和规划设计两个方面,香港公屋对北京市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的启示。
  总之,本文是在充分总结前人对京港两地租赁型保障性住房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宏观合理的对比框架,创造性的将二者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的初步成果。对北京市、乃至整个内地的租赁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改进与完善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