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十字交叉口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后信号配时设计与仿真研究
【6h】

十字交叉口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后信号配时设计与仿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致谢

摘要

1.1.1 交通拥堵现状

1.1.2 交叉口对城市交通影响

1.1.3 解决对策

1.2 交叉口交通运行组织与配时研究现状

1.2.1 交通组织优化研究现状

1.2.2 交叉口信号优化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技术方法

2 普通平面交叉口交通特性分析及交通渠化

2.1 平面交叉口分类

2.2 平面交叉口冲突分析

2.3 交通渠化概述

2.3.1 交通渠化的概念及作用

2.3.2 交通渠化的原则

2.3.3 交通渠化的常见方法

3 逆向可变车道的概念、设置条件及其设置方法

3.1 逆向可变车道的概念

3.1.1 逆向可变车道的定义

3.1.2 逆向可变车道与普通渠化方式对比

3.2 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前提条件

3.3 逆向可变车道具体参数

3.3.1 逆向可变车道的长度

3.3.2 逆向可变车道的宽度

3.4 逆向可变车道的开闭时间

3.4.1 开启时间

3.4.2 关闭时间

4 设置逆向可变车道之后平面交叉口信号配时控制研究

4.1 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交通流特征分析

4.2 信号控制基础

4.2.1 信号配时的基本概念

4.2.2 与信号配时相关的参数

4.3 传统的Webster信号配时法

4.3.1 最短信号周期

4.3.2 最佳信号周期

4.3.3 绿信比的确定

4.4 双目标优化的信号配时方法

4.5 设置逆向可变车道之后信号配时的变化

4.5.1 设置逆向可变车道之后相序的变化

4.5.2 设置逆向可变车道配时的变化

4.5.3 信号配时计算

5 实例应用及仿真评价

5.1.3 调查结果

5.1.4 优化方案

5.1.5 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具体实施过程

5.1.6 基于Webster模型的配时方案

5.1.7 基于双目标优化配时模型的配时方案

5.2 仿真及评价

5.2.1 仿真软件的选取和介绍

5.2.2 逆向可变车道的建立

5.2.3 设置基本参数与配时

5.2.4 仿真运行及评价

5.2.5 仿真数据结果与分析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随着近十几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城市交通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十字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的关键节点,而左转车流又是交叉口最难处理的一部分车流,因此如何处理好左转车流成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关键。本文提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周期性的将左转车辆提前引入对面的出口道,然后跟随本方向左转车辆一起放行方法来减少左转车流对交叉口的影响。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技术方法,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论文介绍了导流岛、交叉口进口道拓宽、设置待行区、可变车道几种渠化方法,并肯定了其对现阶段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积极作用。在同向可变车道的基础上提出了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即左转车流借用对面出口道的方法。
  论文第三章介绍了逆向可变车道的定义并对比了其与普通平面交叉渠化方式的异同点,接着定性分析了设置逆向可变车道的前提条件,然后根据城市道路规范对逆向可变车道的长度和宽度进行了规定,最后提出了逆向可变车道在一个周期内开启和关闭时间的控制方式。
  论文第四章介绍了信号配时的基础概念,提出将Webster配时方法与双目标优化配时方法与逆向可变车道结合起来,在配时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逆向可变车道的存在对交叉口造成的影响,还要考虑逆向可变车道在一个周期内开启和关闭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形成交叉口新的渠化和配时方案。
  论文第五章结合青岛市的一个十字交叉口进行实例分析,介绍了在实际工程中设置逆向可变车道与优化的具体过程,最后通过仿真软件来对比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前后交叉口的指标参数,从而得出设置逆向可变车道对交叉口的意义。
  在城市用地越来越紧张的前提下,与其他渠化方法相比,设置左转逆向可变车道的方法施工简单,投资成本低,可以在不动用大工程的前提下充分有效的利用现有的空间资源,为城市的交通渠化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