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西夏炽盛光佛变相图中土星形象及相关问题研究
【6h】

西夏炽盛光佛变相图中土星形象及相关问题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展开▼

摘要

炽盛光佛是释迦牟尼佛的教令轮身,其功能最初主要是攘除星宿所带来的灾难,图画炽盛光佛变相图及相关图像可以避灾趋福。随着唐代炽盛光佛信仰的流行,变相图因而得到绘制并流传开来。考察文献及相关图像可知,炽盛光佛变相图有“巡像”“静像”及“佛三尊”式三种图像模式,随着变相图图式的变化,土星形象也有较为明显的改变。  作为十一星神之一,土星在变相图中的位置、形貌、服饰、持物等皆有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意涵与功能。唐五代巡行图中土星为佛牛车旁执牛绳的“引路者”,宋西夏静像图中成为佛座前“添香者”或“持香炉供佛者”,后期则变为与佛相对而立,持香炉“迎佛者”。早期星神画卷中的土星形象进入变相图,多表现为婆罗门像,宋时开始以汉人老者像出现,西夏与宋宗教文化交流形成了文化上的共通,西夏炽盛光佛变相图中土星形象与宋相似,但也有西夏自身的特点,其土星形貌有别于枯瘦的汉人老者,出现肤白且高鼻深目的形象;在服饰上则是着重强调“豹纹披肩”;持物上出现了香炉、骨朵、法印及幡等器物。此一方面反映了地区民族文化交融,另一方面也显示出土星在变相图中的性质与内涵,其在变相图中应是仅次于主尊的存在,作为中央之星,香炉、骨朵及幡等是其作为引路者接引主尊的象征,法印是其作为协助主尊震慑诸星的法器。  通过整理有关炽盛光佛变相图中土星形象的演变,及其在历史时期所呈现的诸多功能与形式演变的同时,力求探寻西夏时期炽盛光佛变相图的特色与功能内涵。在讨论变相图中的土星形象特征的过程中,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土星形象演变所体现的佛教艺术表现、宗教文化及时人精神诉求,并探寻西夏时期佛教艺术受到诸多文化因素而发生的嬗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