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习近平“两山论”的生成逻辑及价值意蕴研究
【6h】

习近平“两山论”的生成逻辑及价值意蕴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导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

1.研究方法

2.创新之处与不足

一、习近平“两山论”生成的理论逻辑

(一)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

1.马克思的“自然生产力”论

2.人与自然辩证统一

3.“人同自然的和解”

4.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二)创新与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的生态观

1.毛泽东的生态观

2.邓小平的生态观

3.江泽民的生态观

4.胡锦涛的生态观

二、习近平“两山论”生成的历史逻辑

(一)汲取了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

1.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2.道家“道法自然”思想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3.中国古代社会治理中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建设的积极成果

1.毛泽东时代生态建设的实践成果

2.改革开放后中国生态建设的实践成果

三、习近平“两山论”生成的现实逻辑

(一)应对世界生态环境现状的必然结果

1.全球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球共识

(二)解决我国新常态下发展的需要

1.解决我国凸显的生态问题

2.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3.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四、习近平“两山论”的价值意蕴

(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

(二)彰显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

(三)凸显了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

(四)蕴含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追求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展开▼

摘要

2005年8月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首次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即“两山论”,之后不断对其进行丰富与发展,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习近平“两山论”的完整表述。  习近平“两山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其生成逻辑涵括: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及中共主要领导人的生态观为基础,汲取了中国古代的生态保护意识、继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建设的积极成果,结合当今国际国内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诸多因素密切关联,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习近平“两山论”的形成。此外习近平“两山论”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等等。  习近平“两山论”辩证阐述了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习近平“两山论”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意蕴,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两山论”,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谐共生,有助于建设美丽中国,引领中国走进生态文明新时代,还可以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