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节律运动的神经机制研究
【6h】

基于节律运动的神经机制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现状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现状

1.2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1.3 本文结构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理论和知识简述

2.1 体感诱发电位概述

2.1.1 脑电信号

2.1.2 感觉门控

2.1.3 体感诱发电位

2.2 肌电信号

2.3 F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感觉门控在皮层下和S1区的贡献

3.1 引言

3.2 实验研究

3.2.1 SSEP实验范式设计及数据采集

3.2.2 SSEP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

3.2.3 STDT实验范式设计及数据采集

3.2.4 STDT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

3.2.5 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行为机制方面的分析

4.1 引言

4.2 任务复杂度

4.3 平均相移(Mean Phase Shift)

4.4 STDT与平均相移的相关性分析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研究不同频率手指打节拍运动的脊髓兴奋性

5.1 引言

5.2 实验研究

5.2.1 F波实验范式及数据采集

5.2.2 F波数据分析

5.2.3 F波实验结果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在神经系统控制下,人类通过手指各个关节相互协调,能够完成各种复杂、精巧的动作。手指相关的运动占整个人类活动的54%,占整体上肢运动的90%,故研究手指运动的相关神经调控机制和运动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有助于建立评价运动功能的理论模型、提供临床诊断依据,而且在康复医学研究领域、机械手控制和假肢研究等方面也极具实践意义。本文探讨在快速和慢速模式下,通过设计五种不同频率(0.5、1、2、3和4Hz)的外源声音信号指示下的手指打节拍重复运动,对其进行行为和脑调控机制方面的研究。具体研究工作如下:  (1)通过测量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躯体感觉时间辨别阈值(STDT),研究感觉门控在皮层下和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1)的贡献。实验结果表明:当进行快速手指打节拍运动(3和4Hz)时,感觉门控存在于皮层下和S1区;当进行慢速手指打节拍运动(0.5和1Hz)时,感觉门控只存在于S1区;与慢速运动相比,快速运动时在S1区的感觉门控和STDT更大。  (2)记录运动时的肌电信号,通过计算力量大小、任务复杂度和平均相移,实现对不同频率手指打节拍运动在行为机制方面的研究。本文发现:五种频率条件下的运动在力量和任务复杂度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当进行慢速运动时,外源指示音与动作是同步的;当进行快速运动时,外源指示音与动作不同步,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期;另外,STDT与平均相移负相关,这说明了S1中感觉门控的抑制将通过增强其分析时间信息的能力来促进手指打节拍运动的表现。  (3)通过测量F波,研究不同频率的手指打节拍运动时脊髓的兴奋性。实验发现:与慢速运动相比,快速运动时F波的波幅和出现率更大。  因此,本文得出结论:①当快速运动时,感觉输入信息在皮层下和S1区被处理;当慢速运动时仅在S1区被处理;②在慢速运动时,被试是根据声音的提示然后执行运动动作;而在快速运动时,被试没有时间在听到指示音时再执行动作,而是根据外源连续提示音的节奏,自发的按照这种节奏进行手指打节拍运动;③与慢速运动相比,快速运动时脊髓的兴奋性更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