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研究
【6h】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一章 微文化和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学理界定

1.1微文化的概述

1.1.1微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1.1.2微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1.1.3微文化的表现形式

1.2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概述

1.2.1 法治观与法治观培育的概念

1.2.2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目标

1.2.3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内容

1.3 微文化与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关系

1.3.1 微文化构成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重要环境

1.3.2 大学生法治观培育促进微文化健康发展

第二章 微文化影响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现状透视

2.1微文化对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积极影响

2.1.1丰富了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载体

2.1.2提升了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实效

2.1.3创新了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方式

2.2 微文化对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消极影响

2.2.1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环境日趋复杂

2.2.2高校法治教育者主导地位式微

2.2.3大学生法治观培育内容有待优化

第三章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法治观培育的对策

3.1 优化大学生法治观培育微环境

3.1.1强化微平台制度建设与运行机制

3.1.2推进微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

3.1.3发挥意见领袖正向引导作用

3.1.4 增强微平台的主体责任意识

3.2 搭建大学生法治观培育微载体

3.2.1开设高校法治教育微课堂

3.2.2打造高校法治教育微平台

3.2.3 支持同辈群体建好微社群

3.3提升高校法治教育主客体媒介素养

3.3.1 强化大学生微媒介素养教育

3.3.2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

3.3.3 加强高校教师微媒介素养教育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致谢

展开▼

著录项

  • 作者

    郝浩杰;

  • 作者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

  • 授予单位 天津工业大学;
  • 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田贵平;
  • 年度 202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hi
  • 中图分类 K25I20;
  • 关键词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