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联理论视角看《马克白》中隐喻的翻译
【6h】

关联理论视角看《马克白》中隐喻的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展开▼

摘要

莎士比亚的作品最早于18世纪传入中国,长期以来作为翻译界关注的焦点经久不衰。中国涌现出的莎士比亚全集翻译前后有六部,梁实秋是第一个将莎士比亚全集翻译成中文的翻译家。《马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其生动的语言,丰富的隐喻,细致的犯罪心理描写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据笔者统计全剧出现隐喻现象一百多处,涉及历史,文化,生活,宗教的方方面面,为隐喻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隐喻的研究一直以来颇受认知语言学的关注,但迄今为止还未受到翻译界足够的重视,传统隐喻观认为隐喻是一种替代。Lakoff提出隐喻是一种思维模式,将隐喻的研究提高到认知的新高度。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以交际和认知为基础,对交际现象有很强的解释力,Gutt继承了这一观点,并将关联理论与翻译实践结合起来,给翻译研究提供了基于认知的新视角。笔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讲概念隐喻和关联理论的观点并不龃龉。  本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出发,深入分析了梁实秋《马克白》译本中的隐喻翻译,本着关联理论的核心“最佳关联”原则,作者讨论了译本对隐喻的翻译是否给读者提供最大关联。从而说明关联理论能为隐喻翻译的优劣提供判断标尺并指导译者在隐喻翻译中做出选择,具体得出了以下四项成果:  1.提出了隐喻翻译的五种策略即:保留隐喻(直接翻译),(间接翻译)替换隐喻意向,隐喻译成非隐喻,非隐喻译成隐喻,增补翻译。  2.在讨论隐喻译成非隐喻时,笔者讨论了四种间接翻译体现出重要意义的情况:当直译不能消除思维差异,当直接翻译不能弥合文化差异,当直译造成意义不明,以及当直接翻译造成冗余信息。  3.在讨论非隐喻翻译成隐喻时,强调了译者的原创性需要服务于原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