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高能对撞机上规范粒子产生中的额外维效应研究
【6h】

高能对撞机上规范粒子产生中的额外维效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标准模型及额外维模型

1.1 标准模型

1.1.1 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

1.1.2 电弱对称自发破缺

1.1.3 路径积分量子化

1.1.4 规范等级差问题

1.2 额外维的理论及实验检验

1.2.1 广义相对论与时空

1.2.2 ADD额外维模型

1.2.3 RS额外维模型

1.2.4 额外维的实验检验

第二章 强子对撞机上W+W-产生的NLO QCD精确研究

2.1 研究背景

2.1.1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

2.1.2 三规范粒子耦合的实验检验

2.1.3 研究动机

2.2 LHC上W+W-产生的NLO QCD解析计算

2.2.1 ADD额外维模型中的QCD拉氏量密度

2.2.2 NLO QCD虚修正

2.2.3 NLO QCD实辐射修正

2.3 数值结果及讨论

2.3.1 数值结果分析

2.3.2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能对撞机上W+W-γ和W+W-Z产生中的额外维效应

3.1 研究背景

3.1.1 高能直线对撞机ILC和CLIC

3.1.2 四规范粒子耦合的实验检验

3.1.3 研究动机

3.2 LHC及ILC上W+W-γ/Z产生中的ADD额外维效应

3.2.1 ADD额外维模型中的费曼图

3.2.2 数值结果分析

3.3 LHC及CLIC上W+W-γ/Z产生中的RS额外维效应

3.3.1 RS额外维模型中的费曼图

3.3.2 数值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总结

附录A 标准模型的可重整性证明

附录B ADD额外维模型的费曼规则

附录C RS额外维模型的费曼规则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最后一个未被证实的标准模型粒子—Higgs粒子的寻找实验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尽管如此,标准模型的理论本身还是有问题的,其中之一就是由Higgs粒子质量平方发散引起的规范等级差问题。目前为止,解决该问题的新物理模型有超对称模型、最小Higgs模型以及额外维模模型等。额外维模型允许在TeV能标附近出现量子引力的效应,因此额外维在高能对撞机上会产生丰富的现象学,主要的额外维模型有ADD额外维模型和RS额外维模型,ADD额外维模型也称大额外维模型(简称LED模型)。
   W+W-产生是LHC实验初期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在ADD额外维模型中,我们研究了LHC上pp→W+W-→W±l(+)((-)vl)+X(l=e,μ)过程中的虚Kaluza-Klein引力子效应,并且考虑了NLO QCD修正。我们指出并改正了已有文献中的错误并且进行了更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更为可信的物理结果。我们发现:ADD Kaluza-Klein引力子的虚效应会抬高不变质量的微分分布,而且考虑W粒子衰变时给出的基本能标Ms的限制更强。因此,NLO QCD修正的pp→W+W-→W±l(+)((-)vl)+X过程可以作为LHC上精确检验ADD额外维信号的建议过程。
   三电弱规范粒子W+W-r/Z末态是高能对撞机LHC、ILC及CLIC未来重点研究的对象之一。在本论文中,我们分别研究了ADD额外维模型和RS额外维模型中的W+W-r/Z产生。研究结果表明:
   (1) ADD额外维信号在LHC上比在ILC上表现得更为显著,尤其是在高横动量、大的不变质量以及快度中心区域;
   (2) LHC上RS额外维信号的横动量及快度分布也与CLIC上的有明显不同;
   (3)在不变质量的分布中,RS Kaluza-Klein引力子表现为TeV量级的共振粒子,而ADD Kaluza-Klein引力子则没有此共振行为,这是由于ADD Kaluza-Klein引力子与RS Kaluza-Klein引力子质量谱的差异造成的。
   概括起来,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pp→W+W-→W±l(+)((-)vl)+X(l=e,μ)过程的ADD额外维效应研究中,我们考虑了NLO QCD的修正,并且改正了已有文献的结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ADD Kaluza-Klein引力子的虚效应会抬高不变质量的微分分布,而且考虑W粒子衰变时给出的基本能标Ms的限制更强。
   ADD额外维信号和RS额外维信号都会显著地影响W+W-r/Z产生中的可观测量的行为,如横动量、快度及不变质量等,尤其是在不变质量的分布上,我们发现RS Kaluza-Klein引力子表现为TeV量级的共振粒子,ADD Kaluza-Klein引力子则没有此共振行为;
   在W+W-r/Z产生的额外维效应研究中,高能强子对撞机LHC与未来直线对撞机ILC及CLIC具有互补性的意义,相比之下,LHC比ILC更适合于研究W+W-r/Z产生中的ADD额外维信号,而在研究RS额外维信号方面,CLIC则比LHC更具优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