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分水岭梗死与病灶侧血管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关系分析
【6h】

脑分水岭梗死与病灶侧血管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关系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材料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1.1.2研究方法

1.1.3评估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和病情变化

1.1.4仪器设备及方法

1.1.5 统计学分析

1.1.6 偏倚控制

1.2 结果

1.2.1分水岭梗死相关因素分析

1.2.2分水岭脑梗死亚型与病灶侧ICA、MCA狭窄程度及颈动脉斑块性质关系

1.3 讨论

1.3.1 CWI与非CWI两组基线资料结果分析

1.3.2 CWI梗死3亚型发病比例

1.3.3 CWI与病灶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斑块性质关系

1.3.4 CWI与重度血管狭窄关系

1.3.5 展望与不足

1.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2章 综 述脑分水岭梗死研究进展

2.1关于CWI病因

2.1.1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

2.1.2低灌注

2.1.3 微栓塞

2.1.4 微栓塞与血流动力学协同作用

2.1.5 Wills环颅血液代偿及侧枝循环作用

2.1.6 其他因素

2.3 针对CWI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附录B 改良的RANKIN量表(mRS)

附录C 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IHSS评分)

致谢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学位论文数据集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脑分水岭梗死(CW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不同亚型间病灶侧颈动脉斑块性质、病灶侧责任血管及其狭窄程度差异,为临床的个体化治疗及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经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明确诊断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3例,依据影像学特点分为脑分水岭梗死组与非分水岭梗死组,分析脑分水岭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依据经典的Bogousslavsky分类将CWI分为3种亚型,观察病灶侧颈部斑块性质及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血管狭窄程度在亚型间差异。  结果:1、脑分水岭梗死组与非分水岭梗死组相比,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卒中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血脂异常、WBC、RBC、HGB、PLT、FIB、UA、GLU、病灶侧颈动脉斑块性质及 ACA、PCA狭窄程度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NIHSS评分以及病灶侧颈动脉斑块检出率、ICA、MCA狭窄程度及病灶侧病变血管支数间比较,两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结果显示入院时平均动脉压(OR=0.976,95%CI0.958~0.994,P=0.010)为CWI保护因素;病灶侧 ICA重度狭窄(OR=6.415,95%CI3.096~13.291,P<0.001)、病灶侧 MCA重度狭窄(OR=2.954,95%CI1.615~5.404,P<0.001)及病灶侧多支(OR=3.142,95%CI1.709~5.775,P<0.001)为CWI危险因素。3、185例CWI中皮质型45例、皮质下型107例、混合型33例,各亚型所占比例分别为24.3%、57.8%、17.9%。4、CWI3亚型间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间无差异(P>0.05)。3亚型在病灶侧 ICA及 MCA狭窄程度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皮质型分水岭梗死 ICA狭窄程度重于其他两型(P=0.041),皮质下型梗死者MCA狭窄程度较重(P=0.034);伴有严重病灶侧ICA狭窄的3亚型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存在差异(P<0.05),26例皮质型分水岭梗死患者多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80.8%);3亚型在病变血管支数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9),混合型多伴有多支血管病变。  结论:1、CWI多伴有病灶侧严重的血管狭窄,尤其与ICA或MCA重度狭窄有关。2、皮质型分水岭梗死ICA狭窄较重,皮质下型分水岭梗死以MCA狭窄程度较重;伴严重血管狭窄的皮质型分水岭梗死颈动脉以不稳定斑块常见多见;混合型多伴有病灶侧多支血管病变。3、CWI患者入院时血压低于非分水岭脑梗死,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较轻,患者入院后血压偏高对CWI为有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