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管电压、管电流对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及MSCTA动态后处理在颅内非典型血管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6h】

管电压、管电流对CT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以及MSCTA动态后处理在颅内非典型血管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 MSCTA动态后处理在颅内非典型血管出血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综述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CT管电压和管电流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体模及配制的15管不同浓度碘溶液进行多参数CT扫描(不同管电压及管电流的参数组合),量化测定不同扫描条件下物质CT值的变化趋势,探讨不同管电压及管电流对受检体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实验共分为两步1.一共采用12组不同扫描参数组合(编号Ⅰ一Ⅻ):90KV+50mAs、90KV+100mAs、90KV+150mAs、90KV+200mAs、120KV+50mAs、120KV+100mAs、120KV+150mAs、120KV+200mAs、140KV+50mAs、140KV+100mAs、140KV+150mAs、140KV+200mAs对体模腹部的肝脏、脾脏区域进行连续多次扫描,扫描参数采用常规腹部序列参数:FOV为350.0mm,旋转时间0.75s,层厚3.00mm,重建间隔3.00mm,重建算法为Standard算法,螺距比0.94,窗宽、窗位设置为350HU、50HU。扫描完成后将图像传至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观察与测量。在近第二肝门层面的肝右后叶、脾脏后份以及背部椎旁软组织区域勾画固定大小的感兴趣区(ROI面积为401mm2),并在连续3层图像上的同样位置测量组织CT值。记录每个条件组合中勾画感兴趣区的具体检查床Z轴位置,并利用粘贴复制感兴趣区的方法保证不同条件组合下所测层面及层面内ROI位置尽量固定。记录所测感兴趣区域肝脏、脾脏的CT值,记为CT肝、CT脾,测量椎旁软组织噪声作为背景噪声,即SD。按照信噪比SNR=CT肝/SD、对比噪声比CNR=(CT肝-CT脾)/SD,计算SNR及CNR作为评价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标准。由两位具有丰富医学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5分法对图像进行盲法评价,作为图像主观评价标准。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将原始碘溶液与生理盐水按照1∶1、1∶2、1∶3……1∶15的比例进行溶液配制并分别装于2ml规格的EP管中。对配制好的密度由高到低的含碘溶液(1-15号)进行相同管电流不同管电压参数扫描,具体扫描参数如下:90KV+50mAs、120KV+50mAs、140KV+50mAs。将图像传送到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和测量。测量连续三层无气体层面溶液CT值,取3者平均值作为该溶液在对应条件下的最终CT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回归分析,找到量化的溶液CT值随管电压的变化趋势。  结果:1.相同管电压条件下,随着管电流不断增大,肝脏CT值无明显差异,但相同管电流条件下,随着管电压不断增大,肝脏CT值逐渐降低。2.相同管电压条件下,随着管电流不断增大,肝脏图像噪声值逐渐减小。3.相同管电压条件下,随着管电流不断增大,图像信噪比逐渐增大。相同管电流条件下,随着管电压逐渐增大,图像信噪比增大。4.相同管电压条件下,随着管电流不断增大,图像对比噪声比逐渐增大。当管电流一定时,随着管电压逐渐增大,图像对比噪声比增大;在管电流为150mAs时,120KV条件下CNR最高,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管电流为200mAs时,120KV条件下CNR最高,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回归分析,固定管电流为50mAs时,90KV条件下,CT值随碘含量(密度)变化近似于:Y90=64.919+36.479*x;同理可得Y120=8.133+28.977*x,Y140=30.995+23.376*x。  结论:1、CT管电压可引起受检体CT值变化,管电压增大,受检体CT值减小;管电流对受检体CT值无明显影响。2、管电流的增大可以降低图像噪声,管电压的增大亦可降低图像噪声。3、管电流及管电压的增大,可提高图像信噪比。4、管电压及管电流的增大可提高图像对比噪声比。5、随着电压的增大,图像CT值随受检体密度变化的斜率减小,受检体密度对比度减小;电压越小,图像斜率越大,可增大物体间CT值差距,从而增加密度对比度。  第二部分  目的:头颅血管性疾病的发病率高,本文拟通过对颅内出血患者CTA图像进行再次重建,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动态后处理技术对颅脑非典型血管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因为颅内出血行头部CTA常规图像后处理未见明显血管性病变患者56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者手术探查,结果以DSA或手术探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常规后处理采用了系统预设的阈值、颜色等显示方案,CT图像后处理通过不断动态从小到大,不断变换阈值和角度进行整体头颅血管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观察处理,着重对病变部位放大,进行多阈值观察。并保存图片,由具有5年影像诊断经验的高年资医师进行读片。将再次图像后处理结果与DSA或者手术探查结果进行比较。将结果进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再次图像后处理发现血管出血性疾病51例,其中动脉瘤20例、动静脉畸形25例、静脉畸形4例、动脉畸形伴动脉瘤2例;DSA及手术探查发现血管出血性病变48例,其中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24例、静脉畸形3例、动脉畸形伴动脉瘤1例、静脉瘘1例。再次图像处理与DSA及手术探查对颅脑血管出血性病变的诊断没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动态图像后处理可大幅提高多层螺旋CT对颅脑非典型血管出血性病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